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_精选读后感_3000字

(2020-02-05 14:12:42) 读后感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_精选读后感3000字

作 者 简 介

[美]彼得·C.布朗

作家,擅长科普写作,文字练达严谨。

[美]亨利·L.罗迪格三世

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曾任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主席,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专家。因在错误记忆心理方面的工作而声名鹊起。

[美]马克·A.麦克丹尼尔

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整合认知学习教育中心主任。他有两个主要研究兴趣:前瞻记忆和教育,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研究导致记忆和学习失败的因素和过程。在这些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将理论和研究扩展到了与教育相关的范畴。

目 录

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

二、“后刻意练习”时代来了!

三、让你好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四、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五、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正 文

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

1.“心智模型”:你的技能是一种条件反射

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提起学习,我想我们一定会有几点共识,而这也决定本书的内容是否对你有用:1)想要学以致用,就必须能够持续记忆。只有这样,在你需要某个知识的时候它才会自动出现。2)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记忆,终生不怠,因为擅长学习的人会终生受益。3)学习是一种可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往往不会建立在直觉之上。

2.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方法

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在这个毫无挑战的过程里,你会逐渐产生“已经记住了”的错觉。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无法产生持久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最终,很多孩子会在考试时“原形毕露”。

重复阅读基本没有效果,但孩子为什么会继续使用这种学习法呢?那是因为大脑里的元认知占了上风。所谓元认知,就是我们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在重复中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所学,这就是元认知欠佳的最好例子。

元认知是如此地容易出现偏差,以至于最勤勉的学生也会陷入到两个误区中去: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让自己产生错觉的学习方法。

3.知识链与记忆

学习过程中,要为自己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结,你需要检索。

检索就是主动回忆某个事情的过程,最好的检索其实就是考试。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检索,也就是多去做自我检测,你的记忆就会得到强化

不管多么复杂的知识或技能,都“学不出”以下三个步骤:

1)编码2)巩固3)检索。学习、记忆、以及遗忘会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若想让学习成果更牢靠,我们在把短期记忆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就必须把练习做扎实。同时,不断地自我检测,会“逼迫”我们把所有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检索线”,这样在日后我们回忆起这些知识时才会游刃有余。

二、“后刻意练习”时代来了!

1.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2.间隔练习有奇效

3.穿插不同内容的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三、让你好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1.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2.越容易被想起,越容易被忘记

检索(其实也就是重新学习)某件事物所耗费的努力越多,你学得就越扎实。换言之,关于一件事你忘记的越多,重新学习就更为有效,能更好地形成永久性的记忆。

3.给学习者的五条建议

1)学会巩固记忆。间隔练习,努力检索,这些花费力气的巩固过程会让你学到的东西变得具有可塑性,能够让你产生自己的理解,强化与已知的联系并建立牢固的心理线索和检索路径。所以真正能让我们重新巩固并深入学习知识的,其实就是“重构”这个过程。

2)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3)学会举一反三。

4)学会构建概念。

5)注重学习迁移。用有间隔、有穿插、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检索练习会带来困难,克服这种困难需要一套心理活动。

4.“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5.“合意困难”vs“难得要死”

四、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1.小心大脑中的“系统一”

在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的过程中,大脑的确会做出一些干扰,比如我们上文中提到过的“元认知”。除此之外,也不要忽略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系统一(本书称为机制一)”。系统二是有意识的,参与逻辑和理性的分析;而系统一是无意识的、直觉式的,而且是瞬发式的,它会调用我们的感觉与记忆,在一瞬间评估形势。

2.学习时要避免“记忆扭曲”

记忆是可以被扭曲的。对于一件事,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暗示以及来自其他事件的干扰,都可以歪曲我们的记忆。

3.用实践和测验评估自己

大脑中的系统一与元认知会干扰我们对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所以评估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和测验。测验(考试)就是最好的自我检索方式。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和有经验的人一同工作,和专长互补的人组成团队,这些都可以帮你校准自己对已知与未知的感觉。

4.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

5.智商与智商测试

智力差异会影响学习效果,这毋庸置疑。但不要过分在意自己的智商检测结果,因为一个人是有着多种层面的智力的。目前科学的智商分类有三种:

1)分析型。它指读书、学习以及应对考试的能力;2)创新型。它掌管一个人的创新及创造能力;3)实践型。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动手能力。

五、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1.终身学习对大脑有益

大脑的构造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但神经网络的精细结构可以由经验来塑造。这也就是说,大脑是会变化的,尤其是通过学习,大脑中整合记忆的区域——海马体,会产生新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下次学习新知识中继续发挥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学习,大脑会越聪明,终身学习对大脑有益。

2.影响你学习的几个因素

智商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若干理论解释了为何现在孩子的智商与之前相比普遍升高,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教育、文化(例如电视机的兴起)与营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性格、求知欲和家庭条件都会对我们的学习有影响。基因只决定了一个孩子只是比其他孩子稍微好奇一些(求知欲更旺盛一些),但如果环境能够满足他的好奇心,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比其他孩子聪明许多。而且一般来说,在那些有更多资源、教育条件更好的家庭中,激励与培养更容易实现。

3.如何放大你的智力

我们都想放大自己的智力,至于具体如何做,书中给出了三条中肯的意见。第一点是抱有“成长心态”。这指的是不给自己的学习设限,多去撕开自己好奇心的缺口,汲取多角度宽领域的知识。第二点,即使我们说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推荐了很多技巧,但永远别忘了,你是否有执行力,这比技巧更重要。第三点,像专家一样思考。自律、严谨、加强自我磨炼,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家”为目标去学习某项技能或某门知识,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4.学习策略大集锦

给广大职场人的策略有:多做检索和反思,思考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会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到投入其中,如果“心流”体验很多,这会有助于你对自己的专业产生独特的理解和领悟。

给学生的策略有:第一,要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不要总是一遍一遍地重复阅读,要多用回忆来挑战自己;第二,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学习某些知识后,过一段时间再做测试,给出一定的间隔;第三,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各项科目穿插着学习。

最后,给教师的策略: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时候,第一个要做的事是解释学习的过程,你要让孩子知道记忆是如何留在大脑中的;你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把学习的方法告诉孩子,而不是只教授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创造“合意困难”,同时还要保证教学的透明度。让学生理解你的教学意图,清楚自己的学习进度,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