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通纳》_精选读后感_1900字
(2020-02-06 15:53:20) 读后感 -
《斯通纳》_精选读后感1900字
看这本小说,缘起于一个电台主播,她评价这本书:斯通纳三个字,是对我无比灵验的咒语,你只要说出斯通纳这三个字,就能轻而易举的引起我的注意。
这大概是对一本书的最高评价了吧。
先来说说作者吧,威廉斯是一名大学老师,他的一生出版了分本小说,分别是《惟有黑夜》、《屠夫十字镇》、《斯通纳》和《奥古斯都》。威廉斯的传记有这么一段话可以很好的概括他的性格和一生。“每次威廉斯有新的小说问世,他就会在系办公室里找一个显眼的位置,一整天抽着烟,喝着咖啡,和经过的人闲聊,这一次也不例外。但他没有等来任何祝贺,甚至没有一个人提到他的新小说。十二月的太阳落的早,等到整个系办公室变得昏暗起来的时候,五十岁的威廉斯才穿过那几乎空无一人的走廊,走进属于他的格子间,关上了身后的门”。
其实,斯通纳和威廉斯挺像的,应该说斯通纳的人物形象有威廉斯的影子在里面,大学教授,一生平淡无奇,默默无闻。
《斯通纳》讲述了斯通纳的一生,其实算是很平凡人的一生,没有什么慷慨激昂,令人奋进的故事;也没有什么感天动地,让人泪流满面的鸡汤;没有大的起伏,这一生很平淡,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但是他都没有参加;和系主任有点过节,后半辈子一直在较劲,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可能唯一大胆的事情,是斯通纳出过一次轨,最终还被迫妥协。
他对他的妻子伊迪丝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并大胆的展开了追求。最终斯通纳见了伊迪丝的父母,并迎娶了伊迪丝。伊迪丝给人一种病吟吟的感觉,而且似乎还有一些精神的洁癖。起初,她对斯通纳不咸不淡、不冷不热,甚至不让斯通纳碰她的身体。在外人面前,伊迪丝表现出一副很热情、很乐观的心态,自己也努力收拾屋子,让生活充实。但是时间久了,她所有的努力都敌不过内心的虚无,她其实只是一个徒有其表的女子。
伊迪丝是极其自私、幼稚、空虚,喜欢把自己的痛苦转移到他人身上,而且往往是她最亲近的人身上。其实,伊迪丝是不爱斯通纳的,或者说伊迪丝不知道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斯通纳则是一个善良、执着、内心丰富但是有点怯懦。至于他得怯懦,我觉得书得前面对马斯特斯对他得描述,真得非常贴切“但是你有这个瑕疵,那个顽疾。你觉得这里有某种东西,有某种东西值得去寻找。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你很快就会明白。你同样因为失败而与世隔绝;你不会跟这个世界拼搏。你会任由这个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来,你还躺在这里纳闷,到底做错了什么。因为你总是对这个世界有所期待,而它没有那个东西,它也不希望如此。棉花里的象虫,豆荚里的蠕虫,玉米里的穿孔虫。你无法面对它们,你又不会与它们搏斗;因为你太弱了,你又太固执了。你在这个世界没有安身之地”。伊迪丝,沃尔克、劳曼克思他们都是棉花里的象虫,豆荚里的蠕虫,玉米里的穿孔虫。斯通纳是不会懂得怎么与他们搏斗,只能是束手就擒而已,这其实也害了斯通纳自己的女儿格蕾斯,情人凯瑟琳。
在我看来,其实斯通纳的一生挺悲哀的,他总是在寻找可以依靠的东西,但是这些都离他而去,而且大部分被人蓄意破坏。斯通纳和伊迪丝结婚后,逐渐发现伊迪丝是个空洞、乏味、无趣的人,两个人其实也没有了所谓的感情。斯通纳选择的是隐忍,并对他表示足够的关心,把自己的兴趣转移到别处,起初是女儿,他把所有的爱倾注到女儿身上,女儿成了他最大的欣慰,伊迪丝自己觉得收到了冷落,就硬生生的将女儿从斯通纳身边夺走了,而斯通纳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敢说,最后竟可怜的只有在上班前洗漱碗碟的时候有几分钟和女儿相处的机会;斯通纳唯一的书房也被伊迪丝霸占,只能去办公室里面写作,但是嘈杂的环境也让他无法写作,最终写作也放弃了。
斯通纳没有边界意识,就像他的朋友马斯特斯说的“你不会与这个世界拼搏”。所以他的领地一点一点被侵蚀,女儿被夺走了,书房被霸占了,课程被取消了,情人被迫赶走了,他选择的是隐忍,默默的承受,责任也好,懦弱也罢,最后把自己囚禁在了一个小小心房之中了。这里面没有时间概念,只是阳光照进来又转出去,没有悲哀也没有欢喜。
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斯通纳,因为他在自己事情上可以妥协,但是在教学或者自己的职业上确又如此的较真。在沃尔克的问题上,他说“我们三个在一起的时候,他说——对那些贫困者、瘸子们来说,大学就像一座避难所,一个远离世界的庇护所,但他不是指沃尔克。戴夫会认为沃尔克就是——就是外面那个世界。我们不能让他进来。因为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就变得像这个世界了,就像不真实的,就像......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把他组织在外。
我佩服斯通纳的这份善良、勇气和守护这片纯净之地的决心。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