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读后感_700字
(2020-02-17 18:16:30) 读后感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读后感700字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想到最近在看的《想见你》。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的“青少年的自我认同”问题,书中有提到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纳的不同,我想这个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同是一脉相通的。简单地说,自我肯定是当你得了60分之后,安慰自己“这次只是运气不好而已,真正的自己能得一百分”;而自我接纳则是在诚实的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陈韵如家里的情况,对她来说或许是“如果我没有一个酒家女的妈妈,重男轻女的爸爸,一点也不会关心人的弟弟,我肯定也会和其他正常的同学们一样”。但是对于黄雨萱来说,她继承了她的记忆,甚至可能也继承了她的情绪,这一切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些都不影响我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想要知道李子维是不是王诠胜/想要拯救李子维”。)这或许才是黄雨萱和陈韵如最大的区别。
当然,黄雨萱和陈韵如的成长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继承的记忆和亲身经历的体会肯定也不同,电视剧也需要更强烈的对比引发戏剧冲突。但是这至少给了作为陈韵’如这个角色的一条新的出路,把对自己的执着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在自己的行动中获得价值认同。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来改变的。
那这说明我们要把所有的陈韵如都变成黄雨萱吗?也不是的,性格不分好坏,关键是这样的性格是否能让自己感觉到“幸福”和“有价值”。如果当陈韵如能让自己感觉到舒适和安心,那么即使是每天都带着耳机自己走在路上也会是轻松和愉悦的,也不会在天台上喊“我讨厌这个世界”。不在意他人的想法很难,能做到真正的“自由”的人也不多,但是尽量让自己能够更加舒服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