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读后感_1200字
(2019-09-19 10:47:15) 读后感 -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读后感1200字
群雄逐鹿 花落蒋家
一本关于中原大战的书,相当不错。
对于作者,说不上熟悉,但觉得这个笔名,颇为不俗。
书中描述了国民革命军北伐直到蒋委员长名义上统一中国。民国时期群雄四起,关系复杂程度并不亚于春秋战国。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蒋介石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最后(或者说阶段性吧)的大赢家。张学良改旗易帜之前的事情就不说了,北洋那是另一段复杂的历史。
论军事实力,蒋军不占优,无论是数量训练程度上,都说不上优势多大。论内部团结,蒋介石麾下的南京国民政府构成也不简单,不时有人和他唱反调,此时的黄埔系也没能全面掌握军队。
早些年读历史,总喜欢总结,来个盖棺定论。现在觉得,说什么话,可能都会显得太早。
有个名词叫政治纲领,以前总觉得这个词太虚,打仗靠的就是兵强马壮,谈什么政治。反蒋联盟中,冯玉祥的西北军善战之名无需多言,桂系李白亦可称名将。却始终没有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空有反蒋反独裁的口号。这一点上,蒋介石是占优,某种意义上,长期以孙中山继承人自居的蒋介石,在大义上也占了优势。
另一方面,蒋介石当时的地盘虽然不大,但是占据了最富庶的江浙一带。有个广为流传的事情,就是双方打到快打不动了,张学良要入场。蒋方和反蒋方均开出高价码,不同的是,蒋介石除了给名头还给了一笔巨款。没有写在明面上的还有把大半个北中国划给张学良。
评价历史人物也难,我姑且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喜勿喷。
冯玉祥不必多说,貌似刘备,才如孙权,志比董卓,诈如吕布,运气恐怕还不如袁绍。老冯的本事是有的,带兵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其政治敏感性也极高,大概看着忠厚老实的人往往不老实是有道理的。若是说老冯能一统天下,够呛。
阎锡山的山西王是名副其实,政府换了那么多届,三晋大地上也不知道换了几次旗,山西还是阎锡山说了算,成也算计,败也算计。桂系之中,
白崇禧人称小诸葛,不负此名,传闻若干年后毛泽东拉拢白崇禧,开出了国防部长的价码。白崇禧是值这个价的。遗憾的是,纵观民国,白崇禧好用计也善用计,终究少了几分气魄。
李宗仁可能是最接近于总统宝座的人,后来也的确当过副总统和代总统。德公高才,然桂系总有天生不足之处。
至于张学良,若截止到918之前,个人认为还是可圈可点,绝非传说中一无是处百无一用。两件事情,老虎厅事件,把陪老张打天下的左膀右臂枪毙了,逐步掌握东北军政大权。第二件就是中原大战,选择了最正确的入场事件,获得了最大的好处。当他到南京时,蒋介石亲自渡江迎接,张学良时年29岁。私下猜想一番,若无日本,张蒋二人再度上演南北大战也非不可能。
群雄并起的年代,值得细读。
讲个题外话,看完这本书的第二天,几个远方的兄弟来,一块去了我们当地的关帝庙。他们问我拜关公拜啥子,我说结义的就拜关公。一瞬间想起蒋介石的几个好兄弟……
2018年10月14日
于福建晋江
2018年读的第85本书。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