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社会:哈佛大学人性本能10讲》读后感_1800字
(2019-09-02 07:43:31) 读后感 -
《基因社会:哈佛大学人性本能10讲》读后感1800字
2018年2月5日 经过9小时读完《基因社会》,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下一本关于基因的书《基因传》,刚刚想起来今年对自己的要求,看书之后要写读书笔记。其实我觉得这是一本需要绘制思维导图的书,并且可以和人类简史一起画,构成一个知识区块。好吧,如果有时间就这么干。这本书从第一张就吸引我,因为它讲的癌症怎么形成的。因为五孃的病,我很想知道癌症到底是什么,其实可惜书中并没有详细的说清,至少是我没弄明白。关于这点我有一个疑问,书中说癌症是需要8次基因突变才能形成,但是每次基因突变都会使突变的细胞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所以突变的细胞基数越来越大,越容易形成下一次突变。我想知道的是在未确诊患癌症之前,能不能先杀死哪些第7次及7次以下突变的细胞,比如还没得病先化疗?这样会不会就能不得癌症了?第三章讲两性繁殖,这和昨天听时间的朋友(2015)罗振宇说的孔雀不谋而合,在两性繁殖之前不是无性繁殖而是孤雌繁殖,两性繁殖使物种更具多样性及适应性,所以生物界雄性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
之后讲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这与《人类简史》里面写的好像不同,人类简史里说人类的发源地是美索不达米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相交的一块土地上),所有人类都是从非洲迁移过来,到欧亚大陆的时候与人类的衍生物种杂交形成了非洲以外的人,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得出的结论是非洲人的基因具有更强的变异能力,因此他们跑跳能力令其他种族望而却步,如果让非洲人学下国际象棋,那很可能也会是世界顶尖水平。
这本书和之后我迫不及待要看的《基因传》都提到了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因为豌豆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的存在,也就是我们生物里学的最浅薄的显性遗传、隐性遗传。
后面的我特感兴趣,是古猿人的八卦,看到这儿我就一直想《疯狂原始人》这个动画片,貌似非常有历史和生物依据呢,本来以为是胡乱编的,但现在看来,那个小男孩应该是智人,原始人一家应该是丹尼索瓦人或者尼安德塔人吧。
我怀孕的时候一直在想,B超可以看到孩子的骨骼是否发育正常,却不能看到孩子的皮肤,能看到手指五个,但位置看不出来是不是对的,所以很担心孩子的皮肤上有大块胎记以及担心孩子的手脚长反了,或者长成一顺了。看了这本书,疑虑基本打消了,因为每种生物都有一种“超双胸基因”,能控制什么位置该长什么东西。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果蝇只有一对翅膀,那为什么它不能有两对翅膀呢?有两对翅膀肯定是果蝇里面的佼佼者,战斗机哇。实则不然,两对翅膀的果蝇,多出来的一对翅膀一般长在平衡棒的位置,是果蝇保持平衡用的,其实是果蝇把多余的一对翅磅进化成平衡器,而蝴蝶虽然是两对翅膀,但是第二对翅膀和第一对大小功能都不同。所以人不可能长出一顺的手,也不可能长出反向的两只手,除非基因突变,如果是这么大的基因问题,应该在胚胎时期就无法生存了。所以孕妈多是自寻烦恼,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的想象力也是够够的了。
最后,病毒和不劳而获的基因让我对基因这个概念有了新的了解,原来任何生物的基因中都不是每个字母都一定有用,是许多不劳而获的基因,为了延续自身而使用手段不停地复制插入到序列中。构成生物的最小有机体都有这样的原生动力,那么人总是想不劳而获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本质如此。洋葱的基因比人的基因字母长一倍,有着比人类更多的冗余字母,但是也不影响洋葱照样是洋葱。就像我们每天做着很多没有意义的工作,就算它偶尔有时变得有一点意义,也不能改变它本来就是毫无意义的事实,这就是生活,就是生活的本质。
其实,读这本书,困难还是挺大的。生物没怎么学,很多名词并不理解其意义,好多词看了很多遍仍然不记得,比如人类的各种分支等。但是本书用一个又一个小知识点牵引着我,一直看到最后。
其实我还是没弄明白,基因,是存在于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的任何一个细胞里面么?所有的基因都一模一样么?不是说线粒体的基因特别短,与其他细胞的基因不同么?每个细胞都有一个自己的基因,而这个基因又是一模一样的,那用什么保持这种一致性呢?如果癌症是基因发生了变异,那通过测基因岂不是就能探察出是否癌症,且基因突变了几次也能看出来吧?只要突变小于8次就不是癌症,就遏制住就好了啊。还有,头发的基因和唾液的基因也能是一模一样的么?那为什么一推唾液细胞汇聚成液体,一堆头发细胞汇聚成固体呢?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