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外人》_精选读后感_1600字
(2020-02-15 07:33:44) 读后感 -
《局外人》_精选读后感1600字
在看《西西弗神话》的时候,满篇的哲学论调让人头皮发麻,于是决定读他的小说缓解一下。《局外人》篇幅不长,让人手不释卷。
自以为带着旁观的视角看待默尔索的生活,但是他的荒诞感和边缘感还是影响到我,一个人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时候,就总想起默尔索,以他的方式思考和观察。一时之间难以停止,两天的失眠引发先剧烈后缓和的头痛,最后在今天再看了一遍《天使爱美丽》后才走出来。(这部电影成为我继乱世佳人后的最爱️)
导读中说这本小说对司法制度批判性很强,说来惭愧,虽然我也确实感受到书中的执法和司法人员有点不太严谨,但因为本来主角的心理状态就挺不合常理的,所以就以为那不过是讨论荒诞与死亡的背景板罢了。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默尔索犯的案子其实很简单,我一开始以为是正当防卫,但后来想了一想,如果是只是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不法侵害,那么第一枪就够了,后面的四枪实际上就符合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了。所以给他定故意杀人罪是合法合理的,只是关于量刑上产生了一些分歧。他们讨论的其实一直都是如何量刑以及量刑的根据。法官和检察官就是站在法律这一边的,在适用上其实没有很大问题,不过他们过分夸大法律和程序,几乎完全忽视了当事人真正的观点和意图。
不过我个人最在意的还是默尔索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他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但又被迫必须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人。这点并不罕见也不特别,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彻底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当然这份诚实最后也促使了他的定罪判刑。
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很消极,例如玛丽求婚后他的想法是“如果这个建议是来自另一个女人,而我跟她的关系与我跟玛丽的关系同属于一种性质,那我会不会接受。我说:当然会。”或许也不能称之为消极因为这其实是事实,我会和你结婚是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的某种性质,而非因为我爱你或者你有多特别,换个人其实也一样。他否认了个体的特殊,认为某些规律适用于所有人。但是我今天才突然想通,和默尔索有这样情人关系的人只有玛丽一个(至少在书里是这样),那么,也许玛丽这个人确实没什么特别,但是这份情人关系难道不足以使玛丽至少对于默尔索来说有点特别么?如果答案是否的话,那么也就是否认了默尔索对自己来说的特殊性了,那就算了。
其实我挺喜欢这个主角,他观察自然观察人们这种类似自言自语的叙述让我很熟悉,哈哈哈我也会这样,看到傍晚某一朵云很喜欢就拍下来写点什么,或者楼上的人发出动静在做些什么,或者隔壁某户传来钢琴声。就很喜欢这种对自己的生活对自然的东西敏感喜爱的人,会觉得他们有灵性。所以他在法庭上不置一词或者也插不上话的时候我就很急,在他被监禁只能依靠回忆读书的时候我也很难过,除了思想以外的自由都被剥夺,但如果其他都被剥夺,那么思想自由还有意义么?
默尔索如果非要说他有罪,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条,也就是他自己承认的“我生理上的需要常常干扰我的感情。”但真的算罪么,可能就是这个无比正常的原因却导致了一些极端异常的结果,所以产生了荒诞感吧。但是如果站在默尔索的角度,为什么母亲死后一定要以显露于外的悲痛来证明自己有人性呢?为什么丧礼过后不能做爱?为什么明明生活中最熟悉我的朋友和爱人给出的证明没有信服力而言依靠一些仅有一面之缘的人的证词,来证明我的有罪与否呢?为什么作为案件当事人的自己在法庭上反而没有任何诉说的权利?为什么神父要一而再然而三地讲他的信仰强迫在我身上呢?默尔索在最后对神父吼出的一大段质问,其实挺振聋发聩的,虽然我还是有几句并没有看懂,但我并不是他,也许并不需要完全懂,他掌握他自己的真理就够了。
但这还是一个因荒诞走向灭亡的人,荒诞必然导致死亡么,没有任何合理的存活例外么,加缪在他的《西西弗神话》和《反抗者》里应该是对此有所阐述的,我要继续去寻求答案。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