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_900字
(2019-09-23 11:57:38) 读后感 -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900字
麻痹思想,就能得到稳定,得到快乐,是美丽新世界。
很难想象只是一部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太超前。
看过《华氏451》后,再来看这本书,感觉两者有些许的相似之处。在我看来,是思想的禁锢,《华氏451》利用消灭书籍来达到这个目的,《美丽新世界》通过制约来完成所有的思想控制。而一切都是为了稳定和快乐。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快乐,于是就有了蒙塔格和野人约翰。他们阅读书籍,并由此得到思考。思考是什么?是能力,是去发现和感受,而不是既得的快乐。假如真的有一天,书被销毁了,我们还可以重新制作,毕竟书本就是从无被创造出来的。但当你不再思考不再感受,一切都是毁了。
这两本书里的两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消防队长比提,一个是管制官蒙德。比提做着消灭禁书的工作,但他却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劝蒙塔格不要铤而走险,一遍一遍引经据典,却是在劝蒙塔格不要被书里的知识迷惑了,最后把蒙塔格逼急了,比提死在喷火器下。但其实我有个疑问,比提的死是否是他自己有预谋的呢?他身为消防队长,虽然忠于职守火烧图书,但他内心也热爱书籍呢?无法改变现状和自我矛盾使他选择死亡?或许是呢,没有什么比思想的挣扎更让人痛心的了。
接下来就是管制官蒙德,他是美丽新世界里拥有至高权利的人,但他也曾想摆脱制约造成的思想的控制,去寻找自己的科学,研究宗教,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留下,管理这个文明的世界,不让它出错。即使他明白在这文明以外还有更多值得去思考的东西,但他都选择一一剔除,为了社会的稳定的快乐。只是他不会惭愧或感到罪恶吗?或许不会,他的制约可能会让他永远感受不到这样的东西。
还有一点跟书的主旨无多大的关系,但我觉得有些震撼的东西。是列宁娜对野人约翰的爱,超乎我的想象。作为被制约的人,列宁娜本应该是没有那种陷入爱情的“能力”,但她始终对约翰念念不忘。很可悲的是,两人的文化不相容,约翰也疯狂地爱着列宁娜,但他无法接受“人人都属于别人”这个信念,只能忍受着爱情和道德矛盾的折磨。最后昏了头脑用鞭子抽打列宁娜,清醒后无法接受,只能自杀。或许对他来说,死亡是最好的归宿。
最可怕的是,人人都属于别人。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