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角(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_精选读后感_600字
(2020-01-14 09:13:51) 读后感 -
《主角(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_精选读后感600字
因作品是以秦腔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为线索来写的,作为陕西人读起来很是亲切,许多方言、俚语让人忍俊不住。《主角》是从十一岁的易招弟跟从舅舅胡三元去宁州学艺开始的。舅舅是宁州剧团的打鼓手,只要有空任何情况下任何物件都可以用来练他的打鼓技艺,然为人处事毛里毛糙,不经大脑,所以虽然技艺精湛,但并不在么受人待见。舅舅因秦腔名家李青娥而将易招弟改名易清娥,也许改名的缘故易清娥距离秦腔的角儿越来越近。宁州这个地方藏龙卧虎,秦腔的老艺术家在这里云集,文革已结束老艺术家们看到了秦腔的春天,在偌大的宁州剧团,老艺术家们只认可了烧火丫头易清娥,觉得她就是秦腔的未来,他们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这个烧火丫头,而这个烧火丫头也不辜负这些老艺术家的期望,终于一炮打响。应了朱团长的那句,是锥子总会露出布袋的。露出布袋的易清娥,得到民间艺术家秦八娃的建议将易清娥改为忆秦娥,也去省秦去发展。在省秦虽然从主角A换成主角B,但自己依然苦练内功不断,最后主角A责无旁贷,一时风光无限,成了闻名于世的明角。享有多大的风光,就经历过多大的暗涌。舞台上的忆秦娥风光无限,生活中的忆秦娥一地鸡毛,一个口无遮拦的舅舅、一个有心争角、无心练功的同学、一个花花公子一样的前夫、一个单纯粗野的画家现任、一个心头肉傻儿子、还有一大堆需要帮衬的亲戚……台上她是仙,台下她憨、傻、倔。
还是喜欢看戏台塌陷之前那一部分内容。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