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登山者的圣经(珍藏版)》读后感_1400字
(2019-08-11 00:33:43) 读后感 -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登山者的圣经(珍藏版)》读后感1400字
“因为山在哪里!”这句话听起来还是多少有些霸气的。言下之意大概就是人活着就不能太客气,山在哪里就征服哪里。而殊不知这里的“征服”只不过是侥幸的一厢情愿罢了。大自然是一个心怀博大又喜怒无常的怪老头,当他心情好时,在他头顶任意放肆,他只会笑眯眯的看着你,而当他心情不好时便又会分分钟将你置于万劫不复。
这本书是作者作为幸存者对1996年的一次攀登珠峰的山难过程的记述以及对这次山难原因的分析。看过这本书才了解到原来二十多年前珠峰的商业登山就已经十分火爆了,尤其在九十年代初的多次商业登顶的成功使得各个商业队纷纷发出狂言,任何人都能被送上珠峰。于是骄兵必败,1996年5月10日的冲顶中有8人遇难,包括两个当时最好的商业领队霍尔和费希尔。
有关山难过程中人们所犯下的失误和生离死别时的惨痛就不提了,书中记述描写的十分深刻,所以本书还被誉为“登山者的圣经”。只提一下几个印象深刻并被触动的场景吧。
霍尔,探险咨询队的领队,一个严谨有经验的登山者,在1995年带队登珠峰时由于队员汉斯超时半小时而强制其下山。于是1996年霍尔极力邀请状态大不如从前的汉斯再登珠峰,或许是为了弥补。于是我们所看到的是霍尔一直在峰顶等到了下午四点,超超过预订的两个小时等待汉斯,然后俩人下到希拉里台阶时氧气耗光,汉斯体力不支倒地,霍尔在可以独自无氧下山,且朋友和家人一再的恳求下选择了陪汉斯一起赴死,这大概就是救赎的代价吧。
费希尔,疯狂登山队的领队,专业又热情。和夏尔巴最精明强干的向导洛桑有着深厚的友谊,洛桑对他的安排言听计从。但在下山过程中费希尔患上了严重疾病,对不离不弃的洛桑动情的要求其独自下山,洛桑在想到可以下到营地取氧气回来营救时才决定下山,而强烈的暴风雪还是带走了费希尔的生命。十三天后费希尔的另一位好友在登顶途中发现了他的尸体,本来答应费希尔的亲人取一些遗物做纪念的,但是在强烈的悲痛和敬畏下,他发现自己做不到。他最终陪好友的尸体坐了一会儿,只留下了一句:“嗨,怎么搞成了这样,伙计?”
布瑞克夫,疯狂登山队的主力向导。作为向导的失职在最后冲顶选择不借助氧气,并在登顶后率先撤离的做法对山难走向有没有影响就不讨论了。但他在4号营地得知队友被困后,多次冲进暴风雪中做营救尝试,并最终救得两名被困迷路的队友的做法还是十分令人敬佩的。而在尝试救康子时,康子已经是奄奄一息。在感觉到挽着自己手臂的康子滑落在地后,却不能回头,只能选择放弃了康子。人类的道德是不能适用于海拔8000米上的。而那次山难之后布瑞克夫依然高频率的攀登着世界各地的山峰,并在重攀珠峰时给费希尔、霍尔还有康子的尸体做了力所能及的掩埋,仿佛那也会是他的归宿,然后他真的就在一年之后葬身在了另一次的山难中。
洛桑,最精明强干,忠诚又有经验的夏尔巴人向导。上面提到费希尔感觉自己下不去的时候善意地欺骗了他使他活了下来,而活下来的洛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走出对费希尔去世的悲痛后,再次被雇佣做珠峰向导,并也发生意外去世了,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两个月的孩子。
夏尔巴人一直都是攀登珠峰过程中死亡最多的,由于他们在高海拔生活的优势和要求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一次次的接受挑战死神的任务。而登珠峰对人类的吸引力巨大,所以对于夏尔巴人而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其实同样适用,然而无法克服,因为——山在那里……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