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罪与罚(全集)》读后感_1200字

(2019-08-26 17:30:26) 读后感

《罪与罚(全集)》读后感1200字

生活永远比文学残酷
一一《罪与罚》读后感
所谓罪,亦即暴力的施予戕害别人的生命;所谓罚,亦即良心的谴责消磨自己的生命。一场谋杀,一生惩罚。杀死别人的肉体,惩罚自我的精神。罪,是一个人犯下的;罚,却让所有人承受⋯罪与罚,有太多的解析,更有太多的沉痛。
法制惩恶,良知扬善。法律,可以惩罚肉体,但不能救赎精神。良知,是最崇高的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底线。它可以完成残忍之后的救赎和善良的托举。因此,良心上允许的流血比法律允许的流血更为可怕。良心,是存在于法律和体制之外的更严厉的惩罚。如果善良是目的,但釆取了丑恶的手段,这不是正义。如果为了所谓的群体,去残忍地牺牲个体,这也不是正义。在生死面前,每个人都卑微如蝼蚁,没有高贵之分。
苦难是人生的大火,人要么冶炼成金,要么
焚为灰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等级深严的社会中,在穷困潦倒的生活里,在极度自尊的自我内,形成了一种类似"一将终成万骨灰"的血腥政治价值观,幻想着自己是拿破仑,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犹如英雄踏过蝼蚁的躯体,如能登上权力巅峰,何惧身后血浪涛天?可惜的是,他一方面接纳的是弱肉强食这种最低级的生存法则,用"蝼蚁"的生命祭奠内心的"正义"之后,却无法逃脱内心的恐惧、孤独与撕裂;另一方面,他对更贫穷的弱势群体饱含真诚与悲悯,可以不顾安危冲进失火的房间抢救孩童,可以倾囊相助醉酒后车祸死于街头的九等文官。这似乎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矛盾体,既慈悲又残酷,既善良又凶残;他的精神世界既崇高又邪恶,既自尊又自卑,处在一处无法调和的癫狂中。
与拉斯科尔尼科夫相对的,是卢仁这个角色,卢仁似乎是整本书最残忍的角色。每一个行动都具有目的性、功利性,冷酷无情、污秽满面,字字刀刀刺进人性的缝隙,令你血流满面、生无可恋。在自己金钱垫起的骄傲伤害了未婚妻之后,为了再次获得结婚的可能,甚至诬陷为了养活家人被迫卖淫的索尼娅,残忍得令人发指,卑鄙得枉自为人。如果说贫穷是一种残忍,那么,卢仁的阴暗就是直刺胸口的匕首,刀刀见血、字字见泪。更为关键的是,这是他自然而然的价值观,没有丝毫怜悯、没有丝毫内疚、没有丝毫悔恨。这,才是最可怕的残忍。
如果没有真正的穷过,又怎能了解人间的苦?贫穷不一定是惩罚,但绝对是考验。当生存的危机撕裂人格之后,一切的尊重与自尊都会丧失原本的意义。当活着成为人生的意义时,我们就不要去奢望活着之上的意义。卡捷琳娜·伊万诺芙娜从开始至高潮不断重复的一句话就是:这该死的生活啊!贫穷的极致、人性的极致、等级差异的极致,一把把血淋淋的匕首,深深地刺进一个个穷困潦倒的心脏⋯生活,有时候真他妈扯淡!有的人仅仅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卡捷琳娜·伊万诺芙娜,也许原本质朴纯真、原本温暖纯良,但在分明的阶级体制下,以及穷困潦倒的折磨中,变得疯癫痴狂,贪恋过去、爱慕虚荣、尖酸刻薄⋯金钱,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