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语堂三部曲》读后感_4000字
(2019-10-04 18:43:05) 读后感 -
《林语堂三部曲》读后感4000字
我欠林老一个说法,今儿打算还上
2018-06-22 07:52 · 字数 3521 · 阅读 0 · 随笔
当爱到深处
――读《林语堂三部曲》有悟
读完《林语堂三部曲》已经有两三天的光景的,怎奈这几日手头上的活儿多,实在没腾出手来。
今日得闲,我提醒自己必须把欠林老的说法给还上。呵呵,怎么还?写个评呗。
写一个吧!这个大长篇,断断续续的用去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耗时将近66个小时。
有感悟吗?有啊。
写出来?
好吧。
先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林语堂林老这三部曲的名称。它们分别是――《朱门》、《京华烟云》和《风声鹤唳》。
每一部曲中,都有一段让我至今都难以割舍下的爱情。
《朱门》里,李飞和杜柔安的爱情。这是一段唯美的近乎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但不免也带着些许的现实的残酷。
说它唯美而近乎童话,是指李飞和杜柔安在广场上的邂逅。背着前任市长的叔叔而参加了一场游行示威的“朱门大小姐”杜柔安,不小心又把脚崴伤了。正踯躅间,被正好从这儿经过的、从上海来到西安、化身为一个报社记者的人――李飞看见了。
接下去,自然是“英雄救美”喽,然后自不必说,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听我这么说,你是不觉得他们的爱情有点儿像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的故事呢?嗯,这就对了。
可是,现实中并没有故事里讲的那么唯美。因为战争,因为李飞在报上报道了一些实情、说了一些实话,引得有关要员要对他实施逮捕。迫不得已,他只能只身一人离开深深爱着的姑娘和自己的故土和自己的家,却又误入另一个“虎穴。”
而这期间,已有身孕的柔安,又在父亲突然离世后被叔叔以父亲生前一名不文为借口赶出了“朱门。”不过,还好,她的保姆唐妈一直不离不弃的侍奉陪伴在其左右。
柔安呢,在等待爱人李飞归来的同时,除了自力更生,靠一份家教的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之外,还想方设法的打听并营救李飞出“虎穴。”
一个原本出生在“朱门”里的“大小姐”为了心中的爱情,竟不顾个人的安危和穷困潦倒的生活,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原因,这里离爱人更近些,这里能打听到关于爱人的讯息。
多么唯美的爱情!在感动之余,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爱情力量的伟大。因为爱情,可以让一个柔弱的女子变得坚强;因为爱情,可以让一个出生在礼教家庭的女子抛开礼教的束缚,在爱人离开之前,为了给爱人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而未婚先孕;因为爱情,又让一个准妈妈在艰难的环境下,学会了等待,也学会了勇敢和忍耐。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爱情,那份存于心的唯美爱情。读到这里,鼓掌吧!为了他们,为了他们的再次重逢,也为了他们的婚姻美满。鼓掌。
《京华烟云》里,曾荪亚和姚木兰的爱情。其实,要说及他们俩的爱情,就不能不再加上两个人,那就是孔立夫和姚莫愁。
曾荪亚和姚木兰在订婚之前,姚木兰是先心有所属的。她的意中人就是她眼中的奇才孔立夫。但是,深谙礼教的她,最后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安排,与意外被拐卖时认识的曾家三少爷曾荪亚订了婚,并结了婚。而孔立夫则娶了姚木兰的妹妹莫愁为妻。
但是,尽管这样,木兰始终忘不了她与立夫独处的日子,每每想起都能让她激动不已。
你是不觉得木兰有些过分呢?都是婚前的事儿,计较那么多干嘛。话又说回来,谁心中还没点儿小秘密呢?
说是秘密,木兰的妹妹莫愁对姐姐的心思心知肚明。但是,为了各自家庭的宁静,她从来没向别人说起过,更没去质问过自己的姐姐和丈夫立夫。
只是,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姚木兰的丈夫曾荪亚起了疑心,还因此搞起了婚外情。
什么事呢?就是孔立夫因一篇文章被捕入狱后,为了营救孔立夫,姚木兰不但倾囊相助,还亲自去主管官员那儿给孔立夫“求情。”
说是去“求情,”弄不好就会搭上自己的清白或者生命。
所以,当她兴高采烈的拿着一张赦免令回到家给所有人看时,丈夫一声不吭的走开了。
姚木兰明白,姚莫愁也明白,只是两姐妹依然保持着以往各自的沉默。
直到,木兰发现自己的丈夫有异情了,她也只向父亲说明情况,而没有直接声张,更没有像普通女人那样跟丈夫大哭大闹。
相反,她在父亲的帮助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就把这件棘手的事情给圆满的解决了。同时,她自己还收获了一份友情――她与她丈夫的情人的。
不可思议,简直是不可思议。不是吗?这得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和一个怎样的女人才能做到这样的滴水不漏啊?
看似风波要起的时候,就这么平静的被化解了。障碍解除,俩人又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丈夫依然称妻子为“妙想夫人,”妻子依然崇尚那种田园式的生活。只是,经过这场风波之后,她更懂得了,怎样的自己才更能取悦自己丈夫一个男人的心。
怎样的自己呢?
聪明的头脑,智慧的思维,外加得体的穿着。这是我从木兰身上感悟到的,不保留的传授给你,希望你能做到。哈哈。
这对儿的爱情,较之上面的一对,咋样?是不也是你心目中理想婚姻的楷模呢?
是啊!
但是,这得有丰厚的积蓄,才能做到。从来不劳作,却能随便看电影、下馆子,想过田园生活,大不了动动身子,从京城搬到乡下就可以了。
试问:这种超然的爱情,你能做到吗?如果不能的话,就努力奋斗吧。没办法。敦厚的物质才是……基础。(省略部分只能自己想象着添加了)
《风声鹤唳》里,姚博雅和莲儿(梅玲,后博雅的挚交、梅玲的战地知己老彭给取的名字叫丹妮)的爱情。
他们呀,起初倒也简单,一个婚姻不幸福的花花公子,遇见了来家避难的年轻漂亮又善解人意的单身小姐,久而久之是日久生情,就偷偷的相爱走到了一起,还偷吃了禁果。
之后呢,一个想摆脱旧婚姻的枷锁,一个想进入自己向往的婚姻生活。然而,事情并没想象的那样容易。
梅玲被姚博雅暂时托付给了自己的挚交――老彭之后,博雅与梅玲之间又发生了几次误会之后,老彭决定:
如果博雅不再回来,如果她愿意,他就娶了她,让孩子随他,也姓彭。因为,在之前,梅玲到老彭这儿来之后,老彭为了给梅玲一个方便出入公共场合的合理身份,让她随他姓了彭,身份是彭的侄女儿,名字改为了丹妮。
说实话,老彭也真地爱上了善良单纯的丹妮。丹妮呢,发现自己也真地爱上了彭。在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在共同帮助并营救战后难民的日子里。
老彭对难民的大爱,深深感染到了丹妮,并让她意识到原来的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从此,她一心扑在帮助难民的事情上。
饥寒交迫的难民,和每天都要面对的生离死别,以及老彭对她的言传身教,让她快速的成长起来,让她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真爱――爱自己的同时,也要爱身边的人。
可是,就当丹妮答应嫁给老彭后,博雅的姑妈和叔叔阿非竟背地里替他们准备着婚礼,还和博雅的前任妻子谈好了离婚的各项事宜,还给远在外地的博雅去了信,让他赶回来,立即和丹妮成婚。因为他们从丹妮身边的一个女同志嘴里知道了丹妮怀孕了。
丹妮因此而感动,心思又有些飘忽不定的时候,老彭选择了退出,独自去了另外的地方。
毕竟还年轻,在爱情上飘忽不定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成长。
就在同一天,丹妮同时收到了博雅和老彭的来信时,一时的敏感又让丹妮感觉到,到目前为止,她爱着的人其实是彭,而不是博雅了。
所以,当她听说彭在那边生病了之后,执意要和去彭待的地方送慰问品的同志一起,去看彭。在那里,丹妮也向彭表明了自己的最后心意。
可是,彭觉得,她该有个属于她的安定的婚姻,这个婚姻只能博雅才给的了。而况他觉得,朋友妻不可欺。
矛盾之时,博雅回来了,并首先来到了丹妮和彭待的地方。
博雅拿出和丹妮的爱情誓言,和一张盖着大红章的婚姻证书给丹妮看。可是丹妮,却闪烁其辞。
博雅从丹妮对老彭的言谈举止之中,看出了他们相爱了。于是,在一次战地走访的途中,当遇到经过的日本鬼子的时候,博雅把丹妮安顿好之后,竟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跑到了鬼子的队伍里,开枪打死了三名日本鬼子后,自己也因身中数枪而昏厥过去。
原来再见到丹妮时,博雅觉得,他的爱已经配不上现在的丹妮了,他愿意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她和老彭的爱。他在留给丹妮的临终遗言上是这样写的:孩子随我姓,让彭帮你带大。我的钱,全给你用。
哎呦!这是怎样的无私的爱呦。我要哭了,我真的要哭了。这哭,只为博雅此时对莲儿的爱。我不想在这儿叫她丹妮,因为那是老彭给她取的名字。
而,莲儿,才是属于博雅的,这是他们俩最初的约定――莲儿,是博雅对梅玲的昵称。莲儿说过,只能在他们俩的时候,也只能是博雅才能这么叫她。
为了博雅这份没有表达出来的爱,莲儿――我们的丹妮,和老彭共同做出了一个决定:让爱延续下去。让博雅懂得,他的爱绝对配的上莲儿。
虽然,这种爱,让我们着实的感到了一种异常的压抑。但是,我们又不得不为他们之间的这种大爱而折服。
赞一个吧。为爱的升华。
林老啊林老,您到底想给人们一种怎样的启示呢?
当爱到深――
真正的爱,已变得没有了边界。唯有懂得等待和付出,唯有懂得感恩和包容,爱才可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升华,无限的升华……
林老,这便是您给我的悟。谢谢了,我会将这次的收获铭记于心,并尽自己所能,将心中的爱传递出去。
就像《圣经》上说的那样:
我命你们互爱,如我爱你们。为友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
谨记。
2018.06.22.07:51.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