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史(上)》读后感_1200字
(2019-09-05 16:12:29) 读后感 -
《南明史(上)》读后感1200字
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很快就建立起来了,南明的历史存在感很弱,也许很多人都不了解这段历史。多亏了顾诚先生多方搜集资料整理成书,再加上尹铮铮的精彩演绎,才使我对这段南明历史略知一二,听后颇有一番感慨。
明朝的灭亡始于崇祯末年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原因和大多数农民起义原因一样——活不下去了。由于人民对明朝统治的失望,所以李自成所到之处毫无抵抗,都是开门“迎闯王”,因此,大顺军很顺利的从西安打到了北京。本来崇祯有几个挽救大明江山的机会,但是他都没有把握住,落得个自缢的下场,江山也落入了李自成手里。此时吴三桂登场了,他在明末清初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李自成对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招降,本来决意投降的吴三桂在半路听到陈圆圆被霸占后,冲冠一怒为红颜,返回了山海关。在李自成攻打他时勾结清军,引狼入室,大顺军大败而归。蛰伏关外多年的满清终于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机会,事实证明它也把握住了。随后清军打入北京,李自成败退西安,与此同时,南明弘光、隆武、永历政权也依次建立起来。接下来追逐与逃亡、各种大乱斗的戏码不断上演,从满清来看是它的建国史,从南明来看是它的消亡史。
总之,南明史是一段痛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悲痛之余还要总结它灭亡的原因,以为史鉴。首先,领导人的无能。与满清皇帝的励精图治形成鲜明的对比,朱家子孙们一个个贪图安逸享受、贪生怕死,清军一来要么投降要么逃跑。主子尚且如此,手下自然无心抗敌,只得节节败退。那些南明皇帝的结果也不大好,有的被押到北京砍了头,有的逃遍了大半个中国还是难逃一死。其次,南明内讧不断。由于气量狭小不容人,大敌当前考虑的不是如何对付清兵,而是内斗不断,结果要么两败俱伤,要么投降清军,总是把大好局面给断送掉,让清军坐收渔翁之利,这种悲剧一再上演。进关时只有区区十万的清兵怎么能占领偌大的中国呢?这可能就是原因。最后,大明积病成疾,气数将尽。明朝内部问题多多,人民积怨已久,军心涣散,灭亡是大势所趋。
几个著名的南明历史人物。史可法,道德楷模但才能平庸,虽然誓死不投降大清并以身殉国,但是作为南明的最高统帅抗清才能平庸,屡失良机,使南明陷入被动挨打局面。马士英,对于南明弘光政权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有弄权的行为,被骂为奸臣,但是最终没有投降大清,保住了民族气节。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活捉永历帝并杀害,是清朝的大功臣。钱谦益,表面上大义凛然,实际上连妻子柳如是都不如的懦夫一个。李定国,卓越的带兵打仗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永历帝最后的希望,至死都怀抱反清复明的信念,是真正的英雄。郑成功,在老爹降清的情况下毅然反清,遥尊永历帝为正统,一度打到南京,成为南明最后的希望,虽然道德上有些瑕疵,但以他抗清到底和收复台湾的行为来看,还是可以称为民族英雄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