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缅甸岁月(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6 18:28:00) 读后感

《缅甸岁月(奥威尔作品集)》读后感1100字

有别于动物庄园和1984带预言性质的小说,缅甸岁月纪实性极强,展现了殖民时代缅甸的人文社会风貌。结合另一本艾玛拉金的缅甸见闻,小说所描述的人文景观并非完全的虚构,基本再现了奥威尔本人在缅甸小城的经历。异域的宁静与文明的蛮横激烈碰撞,展现了极具时代特点的价值观错位。一方面,缅甸的封建王朝在外来势力的冲击下没落,殖民者带来了现代国家制度与理念,给予这个愚昧国家走向文明轨道的机会;另一方面,帝国主义蛮横,自傲的内在属性,以先入为主的绝对认知隔离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看似文明的制度却暗藏着新的专制。种族这一狭隘的认知,在社会达尔文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让文明的缔造者都陷入了逻辑的混乱之中,不明是非,不论良知。
在时代的夹缝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在奥威尔笔下越发生动,虽有艺术的夸张,但又不失写实。在国家机器的运作下,人性总是扭曲,思想总是僵化,精分的状态出现在每一个人的命运中。主人公弗洛里迷恋缅甸却又放不下最后一点白人的尊严,印度医生发自内心的崇尚赞颂英国体制价值观却又无限的自卑被制度的漏洞所害,吴金波贪得无厌恶贯满盈却又心怀积德行善洗除罪恶的功利主义妄想,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细致的描述,展现着颇为矛盾的价值观倾向,私以为,这不仅仅是人本身的特性,更像是对制度本身的思考甚至批判。帝国主义的入侵,以暴力手段,全盘忽视传统价值观的,建立西方的制度,在动机并不单纯的前提下,对整个体制内的人造成的负面冲击是巨大的。帝国的压榨与民主的价值观相悖,殖民者的自傲与人文情怀的相悖,经济水平的绝对低下与社会分配机制的碰撞,所有的矛盾,拉扯着社会观念,直接影响到了每一个人的认知,为了适应环境,每个人都不得不分裂精神,以左右逢源的处事态度,来化解社会中的无形压力,即使制度再好,也很难带来正面影响,相反成了四不像的怪物,仅仅是文字游戏。更不论,当民族主义兴起之时,帝国主义的阴暗面被无限放大,渔民百姓被鼓动着走向奴役之路。
私以为,帝国主义的罪恶,其实根本不在于制度本身,因为真的很难找到比民主制度更好的选择,其真正的罪恶在于,过分迷信人的良知与人性,总是将文明缔造者与文明之下的普罗大众混为一谈,忽视了人性中必然存在的弱点,放任罪恶蒙蔽理性。白人自以为自己是上等人,不正是人的自负;有色人种翻身后普遍存在的敏感玻璃心,不正是人的自卑,偏执,愤怒,嫉妒哪一样能够被简单克服,当社会主义的绝对唯物主义出现,人类的自负与疯狂可谓达到了极限,突破了心灵最后的束缚,当一个人的意志成了一群人的意志,毁灭人类自己,成了唯一选择。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