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套装共12本)》读后感_1000字
(2019-09-20 10:14:16) 读后感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套装共12本)》读后感1000字
读了几个月关于二战的历史——大概了解关于这场战争的点线面,以及这场战争带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对今日世界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非只言片语能描述的变化。但是,静下心来还是能在历史的年轮中发现一些可循的轨迹。这或许就是很多人喜欢读历史的原因,也可能是那么多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起着影响作用的人愿意俯首撰写历史著作的原因。显然,在众多“二战”的回忆录中,丘吉尔的英文著作属于佼佼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三巨头之一,以其从战争初期加入内阁就任海军大臣,到后来出任英国首相期间的特殊经历,撰写了这部视角独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鉴于其独特身份,作者得以从全局和细节两个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二战”过程,不仅囊括了战争期间左右战局的重大事件,还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内阁决策、盟军作战行动的策划以及人员的任用。全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政治形势为起始,深刻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而后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同盟国对法西斯所做的抗争。内容严谨、构思严密、文笔优美、语言精彩,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如何运筹帷幄、统领全局,联合美国、苏联和中国,一步步走向最终的胜利。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研究亦有很大贡献,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其中包括很多战争期间丘吉尔作为首相发出的一系列电文和备忘录等,甚至收录了搜集到的德军重要文件。此外,丘吉尔自身对中日战争的忽视和骨子里的反共产主义情节,以及他对大英帝国荣誉的重视,让这本回忆录的记叙变得不那么客观翔实。书里关于中国反法西斯战场的记叙极少,时常流露出对中华民族的不屑甚至不认为中国有资格列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于英美与红色苏联在1944、1945年间的摩擦统统认为是斯大林及其共产主义的责任,而将英国刻画成一个为了民主自由而奋战不息的国际战士;在英德战争(尤其是在二战早期的英德战争)的描写,往往会让人有种“英国打赢了就是干的漂亮,输了也消耗了敌人的力量有战略意义,而德国打赢了也一定是在战略上是一个失误,打输了么则是显示英帝国的强大”的感觉。作者凭借本书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殊荣,由此可见其文学价值之高。其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这次读完这本14000多页的书,真的很吃力,但是也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坚定自己所走的道路。记得他说过: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只有继续向前的勇气。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