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执》读后感_2000字

(2019-08-20 07:51:25) 读后感

《我执》读后感2000字

记得是考完试的那个下午,我浑浑噩噩地睡到五点多钟,晃晃悠悠去了图书馆。天不大冷,一个人也总是安安静静的。图书馆里一点也没了之前疯狂样子,现在是一派安静的景象。边走边轻轻点着书架,沿S型很认真地走每一条过道,溜着书边眼神慢慢点过去。
说这些和书没有一点关系,不过只是那突然放松下来的一天,所有感觉好像都被放大了。
邓小桦的序我看得很仔细。这序在我看来很真诚,”只有叫他保重身体。他大概以为我是客气。”这不像个序,反而像一个极力克制然而也掩饰不住内心情感的读者写出来的。之所以对这序印象深刻,是因为它带我进入了梁老师的心境,因而更能随他一起去体悟那”安静的忧郁,理智的哀伤。” “安静的忧郁,理智的哀伤”,合理转化一下我这总是莫名的愁,大概便能到达梁老师的境界了吧。
邓小桦说”我无法不想起,他笔下的暗恋,还有被拒绝的哀伤。”于是字里行间,我便都能读出失恋的意味,将这本书的大部分都读成了失恋后的感悟了。所以梁老师到底有多伤心?唉,我都要替他再心碎好多次。
依然是序里,“那么,我们正是在无法接近爱情的时候,才能更透彻地理解爱情的核心与本质。满身亏欠的梁文道,坐下来面对匮乏,书写爱情。”我想我也正是在无法接近爱情的此时,更努力透彻地去理解爱情的本质。与爱情保持距离,我们才有可能看清它。梁老师与他自己也保持距离,因而他带着本易波动的敏感,却冷静又真诚。
二读,发现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它提出和探讨了许多我也曾纠结好奇过的问题。可以只发问,任未来再去寻找答案,或者没有答案。星辰也有忧郁的影子,但有那么一段时间,这影子不是孑孓独行了。
”好的作家暴露出自己的脆弱”,在这个意义上讲,梁老师必然称得上是一个好的作家了,因为“暴露脆弱”的结果便是真诚。
”因为我们的渺小,所以历史教会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谦虚。”我想哲学也是如此,它使我们意识到人生之短暂,《我执》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自我忏悔、反思,定受了梁老师学习哲学的影响。再如序里写到“只有叫他保重身体。他大概以为我是客气。”以及梁老师在书的结尾写到的”多谢她在最后一刻交来这篇文章,看得我十分惭愧。”他们这般地downplay自己,反而又凸显了他们的博学。“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恃才傲物”,更不必说鄙陋无知如我,直教我这种肤浅却又总爱炫耀的人脸要烧熟。这真深深地值得我学习,帮助改掉我好为人师的恶习。
二读记录下来了书中(包括序)引用过的所有作家、艺术家及作品,恬不知耻地谓之“学习”,其实无非是为了再次遇到他们时,能有一丝曾邂逅的熟悉感吧。同时就不赘述梁老师在哲学、艺术、历史甚至音乐领域的博学了。
将其中的引用附在下面:
西蒙·波伏娃 (法)Simone de Beauvoir
杨仁麟 评弹《白蛇传合钵》
台湾作家骆以军的散文集《我爱罗》
台湾作家苏伟贞的《时光队伍》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林夕的《林夕三百首》
王菲的《暗涌》
《由于男人都不在了》(En l'absence des hommes)作者菲利普·贝松(Philippe Besson)
电影《偷拍》
马塞尔·普鲁斯特
《追忆逝水年华》
西西
苏珊·桑塔格
福柯
阿多诺、马尔库塞、福柯、巴塔耶与德勒兹
尼采
黑格尔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列维-施特劳斯
兰波
拉康
齐泽克
卢梭
张大春
《红玫瑰白玫瑰》
《小团圆》张爱玲
康德
《可怖之美》
里尔克
周作人
胡兰成
理查德·桑内特
左拉 《我控诉》
《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瞿禅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恋人絮语》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奥维德《爱经》
《危险关系》(法)
Elvis Costello
Simon Frith
Ray Charles
Eric Clapton的Tears in Heaven
福柯(Michael Foucault)
赫拉克利特
小西《猫河》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莎士比亚《凯撒大帝》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
梅尔维尔《白鲸》
布朗肖
康拉德
华兹华斯
阿根廷作家多明盖兹(Calrlos Maria Dominguez)《纸房子》(The House of Paper)
彼德·席斯(Peter Sis)
《堂吉珂德》
卡洛斯·布劳尔
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苏联小说家格罗斯曼(Vasily Grossman)《生活与命运》
《战争与和平》
索尔仁尼琴
纳兰性德
布莱克(William Blake)《永勿企图说出你的爱》(Never seek to tell thy love)
《一千零一夜》
本雅明
陈凯歌《无极》
止庵《书简三迭》
韦伯与鲍德里亚
《陶庵梦忆》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追忆》
吴文英
陈眉公
帕慕克(Orhan Pamuk)
回忆录《伊斯坦布尔》
陀思妥耶夫斯基
伊斯坦布尔作家科丘(Resat Ekren Kokiu)《伊斯坦布尔百科全书》
《约伯传》释义
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霍珀
吕克·贝松(Luc Besson)《碧海蓝天》(The Big Blue)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我们赖以生存的譬喻》(Metaphors We Live By)
尚·高克多(Jean Cocteau)《奥菲尔》(Orphée)、《美丽与野兽》
《牡丹亭》
赫尔佐格《天谴》
《麦克白》
骆以军的《我未来次子对我的回忆》
《诺丁山》(Notting Hill)
美国社会学大师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
英国当代社会学家瑞杰克(Chris Rojek)《名人》(Celebrity)
苏联小提琴家柯岗(Leonid Kogan)
格鲁米欧(Arthur Grumiaux)
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日本动画家新海诚(Makoto Shinkai)《星之声》
《圣方济传》
读夏丏尊《弘一法师之出家》
古苍梧
陈辉阳
李叔同
岩井俊二的《情书》
法国技术思想家维瑞里奥(Paul Virilio)
维瑞里奥
葡萄牙大诗人贾梅士(Luis de)
法籍阿拉伯裔诗人雅贝(Edmond Jabes)
德里达《书写与差异》
爱尔兰诗人希尼(Seamus Heaney)《契诃夫在萨哈林岛》(Chekhov on Sakhalin)
契诃夫
鲁迅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