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_1400字
(2019-09-21 02:52:30) 读后感 -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400字
寻找向阳的力量
维克多·弗兰克尔既是作者又是第一受害者的切身体会,呕心沥血向世人展示一部史书,更是一部精神食粮,灵魂的导师。句句泣血,字字蚀骨,入心入肺。作为医者仁心仁术,可尊可亲,可敬可佩。作为苦难中崛起者可叹可赞,可歌可颂。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在集中营的经历。狱中的生活我无法用笔触去感知,超出想象的艰难困有,更是我无法感受到的苦痛,所有的言语和文字都无法描摹与抒发。每天为了一块面包,一羹汤,大家相互排挤,互相伤害,甚至不惜出卖灵魂。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活着。不管是饿死还是累死或病死,再或是惨遭害死,都如一只臭虫一片落叶,轻如鸡毛。饥饿是每天生活的主角,死亡随时向你招手,昨日相依相伴今日却成了亡灵。正因为绝望与绝境,人类所激发出不同的反应,人心人性淋漓尽致地裸晒。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绝境中更多是思考探研人对生命的意义。在特殊环境里人对于死亡,爱,疾病,饥饿,艺术,幽默,大自然,战争,诗歌等作出的应激反应。坚强勇敢持信念者拼发内在的力量,有了求生的希望与目的,寻求活着的生命之源。而懦弱胆怯持虚无者在绝望中沉醉迷失,最终走向死亡。作者采用一些干预方法(治疗)唤醒一些轻生者的觉醒。苦难成就了作者的著作,有了心理治疗的初始构架。一边与死神赛跑,一边激励研发的欲望。
第二部分讲述意义疗法。从各个层面去论证,理论结合实践,证明了一个个成效的案例。推广并应用到医学领域,解救一个个精神,神经或心理疾病的病人。不论显性或隐性心理疾病,或是心源性还是病源性疾病都达到一定的疗效或干预。在维克多·弗兰克尔面前谈论死亡或苦难过于苍白和肤浅,他就是活生生的生命意义的见证者和代言人。看他对生活热爱的态度,对学习求知的热度,对事业执着敬重的精神,无不感到一股向上的力量。67岁学会驾驶飞机,80岁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生活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有三种: 一: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追求权力)。二:享受自然和文化的美或去爱一个人(追求快乐)。三:忍受和超越不可避免的苦难(追求意义)生命的意义不只是享乐幸福和甜美,更不是富有和成功,而是在逆境中崛起,在苦难中奋起,在死亡来临之前觉醒,内心的富足。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每天面对喜厌的人事,做着不由心的事,说着不由衷的话,开着不舒心的玩笑,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生活,生存,付出成倍的努力,也许收获不尽人意,此时会抱怨,会愤懑,会失望。压力来源于多方面,如学业,工作,婚姻,家庭,权位,两性等等,但生活还得继续,哭也一天,笑也一天,何不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何必为难自己。书里狱中大家面对死亡,借助幽默取乐减压,尽管被死亡选上,但求生命再肆意怒放一次。书中提到“存在之虚无”,这种感觉和状态我也有过(心理亚健康),有时候持续几天或几个小时,需要借助外力来缓解,可以通过倾诉,阅读,书写或旅行,运动等方式减重,也是自我和解,自我释放,自我成全的过程。作者阐述所经受的痛苦不是希望博取同情,而更多希望痛苦不再重演和发生。通过治疗,拯救更多需要的人群。花无百日红,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有祸福,不如意十有八九,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难解的苦,寻找内心的一枚太阳,处处有温暖有阳光,把黑暗驱赶在背后。生活蹂躏千百遍,待生活如初恋。尼采的一句话很有智慧:“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品读此书更适合心理治疗师鉴赏。
X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