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杨绛传》读后感_900字

(2019-08-27 06:04:18) 读后感

《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杨绛传》读后感900字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梭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此描述杨绛先生,我想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毕生所求平常,做平常的人,过平常的一声。
从东吴大学到清华,再到牛津大学的旁听,后因钱瑗的出生、母亲的过世放弃巴黎就读而回国,杨绛先生的文学天赋并没有因本科政治学、研究生历史学的专业而有丝毫的耽误,从清华的图书馆到牛津的饱蠹楼,让我真正看到文学大家身上对知识的孜孜不倦,饭可少吃,觉可少睡,但万万不可浪费一点点阅读的时间。从英语到法语、德语再到西班牙语,晚年仍钻研希腊语,一代翻译家,《堂吉诃德》饱经文革的风桑,最终在杨绛先生的小心珍藏下流传于世。耄耋之年仍学习希腊语出版《斐多》,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的自学都可以做到翻译文学作品的程度,也深深为我们这点点成就沾沾自喜而感到羞愧。杨绛先生与钱钟书二人的一生真正的体现了一个优秀的人其优秀真的不单单体现在某一点,而是生命的全部。哪怕是文革被打击,就连打扫厕所,杨绛先生都可以做到一丝不苟。
年过半百的杨绛和钱钟书先后经历了“洗澡”、“拔白旗”以及文革十年,饱经苦难,许多文人学士不能忍受终以自杀结束生命,好在二人挺了过来,因为他们知道一生一世一双人才终能圆满,过往的一切都可倾付尘埃。
晨钟暮鼓,前尘往事,她小心翼翼的回头看了看,原来那些日子依然矗立在身后,九十余岁的高龄写成《我们仨》是她在最后的日子对生命的回忆。
“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想必是这世间对妻子的最高赞誉了吧,杨绛深知钱钟书在生活能力的欠缺,两人迅速结婚跟随钱钟书前往英国,杨绛照顾钱钟书一辈子,大概这辈子杨绛对钱钟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不要紧”了吧,也正是这句话给与钱钟书一生的安稳和宁静,也才使得钱钟书取得如此成就。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这是杨绛为钱钟书《围城》的注解,懂钱钟书者莫过于杨绛也。
读过白落梅的《林徽因传》,进而继续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读《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杨绛传》,《我们仨》再见。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