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苔丝(经典译林)》读后感_900字
(2019-08-08 17:35:07) 读后感 -
《苔丝(经典译林)》读后感900字
(这部小说引用的典故特别多,特别是人物对话。不过这版的译注真的贴心,点一下序号就出来详细解释和典故出处,节省了很多时间,力荐此版!)
苔丝·杜伯菲尔德出身于一个穷苦的英国农村家庭,父亲是个好吃懒做又爱慕虚荣的酒鬼,母亲是个庸俗浅薄且同样虚荣愚昧的人。可这样的家庭却有七个孩子,苔丝是家中长女,为了不让弟弟妹妹受苦,她毅然决然的承担了这份承重的责任。这样的原生家庭决定了苔丝的命运,她的悲剧是注定的,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不同罢了。
“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我认可哈代的这个副标题。苔丝的悲剧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她的纯洁。在被诱奸之后,她选择了离开阿历克,她追求的是纯洁的自由的爱情,而不是舆论观念下的强迫的婚姻。在与安琪儿的新婚之夜,她的纯洁的天性便促使着她不顾母亲的反对而把自己的过去告诉他,但是克莱尔并不能原谅她的过去,而是埋怨她,怀疑她。出于她的纯洁和自尊,她没有选择死乞白赖的取得同情,而是为了追求不含丝毫杂质的爱情,宁可因此而失去爱情,这是苔丝的高贵选择。
在等待克莱尔的时间里,她四处流浪,从事极其劳累的工作,她也没有向克莱尔的父母寻求援助。可惜命运多舛,父亲去世,亲人露宿街头,无家可归。此时此刻苔丝该怎么办?冷酷而严峻的现实迫使她做了最痛苦的选择,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把自己当做牺牲品,她屈服于阿历克,换取了家人的温饱。她做了不纯洁的事,正因为她的心地太纯洁。
但是,伴随着克莱尔的回归,她那颗已死的心迎来了一次回光返照,他将尖刀插入了阿历克的胸膛,这是纯洁无辜对淫邪奸诈的最后反击,也是致命一击。
在苔丝身上我们自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挣扎。最终她被逼得上了绞架,做了传统道德观念下的牺牲品,而社会和读者却还在冷漠地议论着她的贞操,这是何等麻木的世情!
在我看来,苔丝的纯洁是真实可贵的、是发自内心的;而社会规则下的贞操观念带来的纯洁则是虚伪的,是对女性的不公与迫害。而有些人却仍将这种伪善的道德观念作为教条传播给别人,甚至强加于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魔鬼,十足的恶人。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