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悉达多》读后感_1000字
(2019-08-31 11:57:21) 读后感 -
《悉达多》读后感1000字
悉达多从出生就拥有了很多平凡人想要却得不到的一切,他出生高贵,相貌堂堂,举止优雅,他受到最正统的教育,恪守最庄严的教条,可是他始终不理解他获取的知识,不满足于口口相传的阿特曼,所以他决心出发去寻求自我。
最开始,他选择用最禁欲最清苦的方式寻求自我,他成为一个苦行僧,忍受饥饿,忍受寒冷,忍受寂寞。当时的悉达多理解的自我是超越俗世生活的,他追求的是凌驾于人类生活际遇和情感体验之上的一种无欲无求,无悲无喜的自我,这样的自我看似清澈、纯粹,有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强大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安宁,实则空洞、匮乏,没有根基。
悉达多在自我的反思和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中领悟到,这种回避世俗生活的苦行方式除了让自我承受毫无意义的辛苦和匮乏外,并不能让他更接近自我。也许是他感受到了禁欲某种程度上是对生命的浪费。而那些无法正视人的欲望,拒绝体验光怪陆离的生命万象,逃避俗世生活的纠缠和痛苦,便企图抵达自我,获取解脱的野心,和屠夫为了寻求安慰借酒麻醉自己,从而达到关闭感官,消除记忆,获得解脱的行为一样并不高尚,纯粹只是一种隔靴搔痒的逃避行为而已,追寻自我,应当在广阔的生命中延展自身,在各种体验里才能得出归纳和总结。
后来的悉达多因缘际会,聆听了乔达摩的真谛,他对真理无可指摘,可是他认为皈依自我的正途不是背诵法义,没有人可以通过法义得到解脱。
后来,悉达多开始了声色犬马的纵欲生活,金钱,美色萦绕在他周围,他的生活从匮乏到丰盛,再到迷惘,堕落。花花世界迷惑了他,让他失去修养,失去道德。直到他开始厌倦,开始忏悔。
悉达多来到河边,在船夫的指导下向河流学习活在当下,重新来过。
很多年后他遇到了自己的儿子,他以他总结出的人生智慧以爱之名规划儿子的人生,最终遭到了儿子的拒绝。这是一次生命的轮回,如同当初悉达多父亲对悉达多的阻扰,很多时候教条成为人无法找到自我的原因。哪怕这教条是悉达多人生经验的总结,哪怕它多么正确。
最后的岁月里,悉达多明白人寻找自我的方法是投入生活,接受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生命万象的一切都不是愚蠢的,卑贱的,欲望并不可耻,痛苦也并非幼稚,所有的生命际遇都可以在观察,体验和总结中启迪智慧。所以他认为人无需对抗命运,也不必违背本心,顺着生命的河流蜿蜒而下,感谢每一次的际遇,怀抱爱,惊叹和敬畏,注视一切存在的事物以及自己的心灵,这就是自我。
总而言之,生命在于体验。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