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读后感_2300字

(2019-09-16 08:31:39) 读后感

《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读后感2300字

有趣有味有料有声有色经济学解读(续)

99个经济学关键词附录:

第9章

45.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与其他厂商有所差别,因此对消费者构成垄断;同时,每家厂商的产品差别又非常小,它们之间又存在竞争的关系。

46.寡头(oligopoly):少数几家大的厂商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的市场结构。

第10章

47.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一个国家在给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的和。

48.最终产品(final goods):用于消费,不再进入下一阶段生产过程的产品。

49.附加值(value added):某一个环节上的附加值,指的是售价与购进价格的差额。

第11章

50.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在给定时期内,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一个经济中所有部门愿意购买的总和。

51.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指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严重经济危机。

52.萨伊定律(Say’s law):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 Baptiste Say,1767~1832)认为,供给能够创造它自己的需求,生产能够创造自己的销路,因此,不会有卖不出去的商品。萨伊定律可以概括凯恩斯之前全部经济学的精髓,即市场供求的力量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政府干预是不必要的。

5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190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在英国财政部工作,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写作《合约的经济后果》,获得世界性声誉。任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师,是20世纪以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推翻了萨伊定律,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第12章

54.财政(public finance):政府的收支活动。

55.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每个人不管是否付费都可以消费的物品。

56.税收(taxation):政府利用强制力,无偿从居民或者企业取得的收入。

57.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政府改变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规模,以及改变税收,调节总需求的手段。

58.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某些支出的变化,引起总产量数倍的变化。

59.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如果财政支出过多,企业和个人获得资金就困难,利率就将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就会减少,政府的支出就“挤出”了民间支出。

第13章

60.货币(money):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或者支付手段。

61.银行(bank):从储户手里获得资金,借给需要资金的人,从中获取收益的企业。

62.货币供给量(money supply):一个经济中的货币总量。

63.M1:现金和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64.M2:现金、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和。

第14章

65.中央银行(central bank):银行的银行。

66.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手段。

67.准备金(reserve):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按法律规定交给中央银行的部分。

68.公开市场操作(open-market operation):中央银行买进和卖出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行为。

69.贴现率(discount rate):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

第15章

70.失业(unemployment):年龄在16岁以上,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条件,却没有被雇佣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71.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

72.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的和。

第16章

73.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通常用CPI的变动程度来衡量。

74.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与基期相比的,用加权法计算的消费者购买固定的“一篮子”商品的花费,无单位。

75.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由于总需求过大造成的通货膨胀。

76.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货膨胀。

77.惯性通货膨胀(inertial inflation):如果大家都认为价格要上涨,并且据此调整所有合同,通货膨胀就将真的发生,并且持续下去。

第17章

78.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一个国家潜在产出的持续增加。

79.潜在产出(potential product):一个国家最大的生产能力,可以用充分就业时的总产量衡量。

80.72规则(rule 72):用72除以一个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就得到这个变量翻一番所需要的年数。

8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Theory of Population of Thomas Robert Malthus):托马斯·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人,著名经济学家,以人口理论闻名于世。他认为,因为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所以,到一定时候,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威胁。因此要控制人口,并认为可以采取诸如战争和瘟疫等极端手段。

82.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个人通过教育和自身经历形成的可以用于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83.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progress):生产工艺、过程的改进,或者新产品开发,使得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仍然可以增加。

第18章

84.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家之间交换商品和相互提供劳务的活动,也叫世界贸易。

85.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比别的国家低,就说这个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首先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

86.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比别的国家低,就说这个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

87.关税(customs tariff):一个国家对进出口物品征收的税。是最古老的税种之一。

88.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其前身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总部设在日内瓦。该组织的基本宗旨是通过实施非歧视、关税减让以及透明公平的贸易政策,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第19章

89.自由贸易(free trade):不使用关税和非关税手段限制国际贸易的主张和政策。

90.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主张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阻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保护本国产业的主张和政策。

91.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s):通过对进口产品征税阻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或者对出口产品征税阻止本国产品出口。一般是指进口税。

92.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NTB):关税以外的阻止自由贸易的措施。

93.配额(quota):规定进口商品数量的做法。

94.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

95.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不同货币相互交换的场所。

96.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s):一个国家的货币采取盯住某一汇率水平而不变的制度。

97.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s):汇率由外汇市场决定,政府不规定汇率的制度。

98.金本位(gold standard):一国规定其货币单位与某一固定量的黄金等价的制度。

99.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汇率的作用应该使不同货币在各国的购买力相等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