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走出非洲》读后感_1000字

(2019-10-03 10:34:19) 读后感

《走出非洲》读后感1000字

电影《走出非洲》(1985年)曾在58届奥斯卡上一举囊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最佳摄影,最佳改编等七项大奖(11项提名)。30多年前喜欢的一部电影,只知道它改编至丹麦女作家的同名自传体小说,于是我想当然的认为小说也是如电影一般的平铺直叙地把故事从头讲到尾。当我真正机缘巧合的读起原著的时候,却发现它不过是一本由若干小故事集合的札记或随笔,是作者在非洲生活十几年里提炼出来的一些人物,景观和片段。电影里的男主人公到了书里只是两个章节,着墨不多,但是异常鲜明生动,如果开头出现的那一章只是一个经常出没女主庄园的朋友和冒险家的形象,那么最后一章他飞机失事,女主安葬他的情节不容置疑的印证了他和女主的恋人关系和灵魂的伴侣。这本书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作者试图以诙谐和客观的角度去记述她生命中的大事,竭尽全力的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喜恶,想把自己超脱出来,隔着欧洲和非洲大陆的遥远距离,从丹麦老家眺望肯尼亚那片高地,她倾尽全力经营的咖啡园,她的青春,爱情和生命!每一样都重中之重,失去的太多,痛到不知痛为何物,怎么办?何不举重若轻的去写,写牛、写马、写野狗、写狮子、写蝗虫、写土著,写草原上慢慢升起的暮霭、写传闻轶事。殊不知对非洲的感情和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已经渗入骨髓,溶于血液,对一片叶子和一阵风的白描都放进去太多的感情,这样的纠结就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这般含笑泣血的写法是吸引我一口气读完的主因。在最后一章作者因为经营不善即将告别非洲之际,她的爱人飞机失事,全章她没写一滴眼泪、写哭也是别人哭,写的好像她在事外,但是她不惜笔墨的去写她在出事前的不安,孤独和恍惚,她写为了寻找墓地在雾里的慌乱和紧张,我想读者很难不动容,不感伤。当我读完最后一章,合上眼睛,脑海里出现的画面就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坐在窗前望向远方地平线的场景,所有的浓彩重墨都涂抹在黑非洲那片不是她的故乡的土地上,告别之后的岁月除了回首还是回首!如果知道把心留下后的结局,那么当初是否还会那么不顾一切的把心掏出来呢?如果不掏出来,你又怎么能够体会我千帆过尽后的坦然和平静呢?或许当年导演西德尼·波洛克看中的就是一首哽咽在喉的挽歌,宛如身经百战的老兵回首满目苍夷战场,于是乎,把一部散文体的小说拍的那么波澜壮阔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