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外科风云(靳东主演)》读后感_1600字

(2019-09-03 07:02:53) 读后感

《外科风云(靳东主演)》读后感1600字

忙里偷闲,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作为学习医学知识的学生,很少认真地读完一本有关医学的书籍,总觉得我的专业就是学医的,总是有机会了解的更多。但看完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读过《最后的告别》、精读《外科风云》后,我收获的不只是书本仅有的知识,更多是从心灵上对医生护士甚至是患者的重新定义。

学习了将近两年的医学知识,说实话,走心走的不认真,一些知识必须掌握的并不是很熟练,反而通过看书那些病理性特征,药理学常识潜移默化地存在了大脑中。就如贯穿整本书的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局部麻醉及抗心律失常药,它是可卡因的一种衍生物,但没有可卡因产生幻觉和上瘾的成分。 利多卡因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毒力和普鲁卡因相当,但局部麻醉效果较强而持久,有良好的表面穿透力,可注射也可作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是非常好的局部麻醉剂,一般施用一到三分钟后即生效,效果维持一到三小时。用于治疗口腔溃疡。作为心律紊乱药它现在已经不很常被使用了,原因是有人担心它会有长期副作用。少数人对利多卡因有过敏。是目前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及各种心脏病并发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震颤的首选药。),如比较常见的青霉素,如降压药利血平等等。

近年来,医患护患关系紧张敏感,那为什么患者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医生还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从本书中,第一是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陆晨曦年纪轻,常常被人误会不像是专家,常常被患者家属质疑),第二是医院病人过多,没有过多的时间向患者解释医学常识,导致沟通交流障碍(如大咯血病人,陆晨曦的口头医嘱,没有给患者解释必要手术的缘由,导致陆晨曦离开胸外科),第三是患者及家属不了解医学常识,不懂得医院的规则(比如林欢认为父亲的死是由同病房的HIV 的感染者感染,医院没有做好隔离引起的),第四是医生接诊过程中可能带有情绪。其实,医者仁心,我相信选择走在学医道路上的每一个人都怀有一颗令人敬畏的心,一颗救死扶伤的心,一颗奉献服务他人的心。如果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或许医患关系就会缓解许多。

“有时是治疗,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对医生最好的总结。那什么样的医生才是一个好医生呢?在陆晨曦眼中,付博文一直是受人尊敬的好医生,好大夫,然而一场手术让陆晨曦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信仰遭到了变化,付博文的沽名钓誉让陆晨曦难以面对。一位带她打开医学大门告诉她实事求是是一个医生应有准则的老师,背弃了这个准则,让她开始怀疑到底什么样的大夫才是好大夫。其实,一位好的大夫,陆晨曦是,庄恕是,一位开了一辈子诊所的小大夫姜守仁是……没有什么固定的定义,非要追求个所以然,我觉得一位好的医生医德医风正,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实事求是的对待患者,一心只为病人考虑就很不错了。

我最敬佩的职业就是医务工作者。一方面医学界的发展总有一些人付出代价,这是一个必然的阶段,利多卡因的致敏性、肺移植的提出、耐药菌株变异等等,都是医学界的以生命为代价的发现,来得弥之珍贵。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医学道路上的疑难问题呕心沥血,有时反而遭到病人的质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沉思吗?另一方面有时,医生最难面对的不是患者,而是家属。那来自患者走到生命的尽头死亡通知,是最让家属难以接受的,而医生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特殊时期,这也是近年来临终关怀备受关注的原因吧。

孔子曾曰:“未知生,焉知死。”其实不然,我们对死亡是恐惧的,反而对待生是一种乐生的态度,死其实是一样的,同样要有乐死的认识。乐死不是让你高兴的去死,而是对待死亡能够接受,不做垂死挣扎。在看《最后的告别》时,我就在思考如果我濒临死亡之际,我会处理好身边的亲人,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接受死亡来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