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_1100字
(2019-08-15 14:15:44) 读后感 -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1100字
“稀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事实,指的是在人们无限的欲望面前,资源总是有限的。
作者将“稀缺”从物质引申到时间和观念上,表明稀缺心态会导致人们关注短期回报,影响长期决策——我们忙着那些看似“重要紧急”的事情,却无视了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人与人的差距就此拉开。
我们身边常见的例子就是,很多人希望获得更多的收入(物质稀缺),却为了短期回报无谓消耗时间(玩游戏、看剧、无效社交),消耗物质(吃喝玩乐月月光),导致没有时间学习提升、没有存款,进而加剧了时间稀缺和物质稀缺。
可见,时间稀缺与物质稀缺往往是关联的,时间稀缺可能会导致物质稀缺,反之亦然。
对处于极度稀缺状态的人来讲,稀缺会影响大脑的决策,让大脑疲于应对“重要紧急”的事情,表现在:
- 做出处理多任务的决定,比如快迟到的话可能选择边走路边吃早餐或不吃早餐,长期而言影响健康;
- 更加重视当下的回报和确定性,比如对于每个月要还房贷的普通人会控制自己的支出、工作会更加稳定,容易错失长远回报的机会。
与“稀缺”相对的是“闲余”,适当的闲余可以帮助我们抵御不确定,而过度闲余容易造成挥霍,所谓“由俭入奢易”,例如大一大二学生的无所事事,暴发户的财大气粗。
所幸,稀缺并非个人特质,而是自身创造的环境条件所引发的结果,可以通过这几个营造闲余的办法来改善:
- 建立心理账户(虚拟的金钱/时间账户),例如每年可以设置一个“友情基金”用于有质量的社交,设置“梦想基金”用于学习提升等;
- 进行活动转换,例如把玩游戏的时间用来读书(这一点立flag的时候特别需要考虑,新的flag总是从旧的活动中抽时间来完成的);
- 找个“小秘书”,释放自己的思想负担,比如零钱通的自动还信用卡功能,就可以让我们免于记住每个月要还信用卡这件事;
- 把警觉行为改成定期行为,释放自己的思想负担,例如(处女座)保持桌面整洁需要每次保持警觉,可以改成2周定期清理一次;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稀缺的现状,但只有创造更多物质上的闲余、培养长远思考的习惯,才能根本上避免稀缺心态。
就像吴晓波说的:“有钱到不被收买才能自由写作”。
“未雨绸缪”也是这个道理,有闲余时间的时候多看书而不随意浪费,有闲余资金的时候多理财而不任性挥霍,比别人多做一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才有更长远、持久的回报吧。
——————
开脑洞“稀缺”也常应用于产品设计中:获得稀缺的物质带来荣誉感(限量版xxx、游戏中的徽章设计等),时间的稀缺让人规避损失等(优惠券有效期倒计时)。
- 做出处理多任务的决定,比如快迟到的话可能选择边走路边吃早餐或不吃早餐,长期而言影响健康;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