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医学的真相(TED 思想的力量系列)》读后感_900字

(2019-09-06 07:49:21) 读后感

《医学的真相(TED 思想的力量系列)》读后感900字

并不是只有医生是在信息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进行决策。比如:不可证伪就不是科学,这从某种角度就是承认,科学是用概率来对抗信息的不充分,通过实践检验来不断完善科学理论,这一点,所有的学科都是如此,并非医学所独有。

医学相对特殊的一点是受到心理学相当大的影响,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无论是多么高明的治疗方案,都是在医生与病人的交互过程中完成的。测试药物是否有效的随机双盲选,只能发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在日常的诊疗行为当中不可能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的药物干预都可以归纳到安慰治疗、缓和治疗和管道诊疗三个类型当中。医学研究要避免安慰剂效应,但诊疗行为要充分利用安慰剂效应,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哪怕是玄学,能治病就是好办法。


医生总是将自己的行为包装为标准流程,相应检查、相应指标、相应诊疗方案,于是即便出了问题,也是无可避免的误差造成的。但是患者们都知道,如果和医生有私下的沟通,可以在标准流程的同时,从经验的角度对病情进行一些研判和解说,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医生之所以不断的向后退,一直退到各种标准检查后面进行诊疗,免责是很重要的因素,大量的医患矛盾导致医生不愿从经验的角度去进行判断。与现代医学相比,传统医学反而在这方面还有一些优势。这种后退不仅仅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经济负担,还会大大影响治疗的效率。


作者介绍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的概念,强调直觉和先验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即便不存在误差,诊疗行为也不可能在流水线上完成。悲痛有半衰期,心理承受能力同样会影响到诊疗效果,主观对客观的影响在诊疗过程当中无可避免。

作者用“火星的逆行”来比喻主观在诊疗行为当中发生的作用,有趣而生动。


一般而言我倾向于尊重和相信医生,从普遍意义上讲,患者的康复对于医生来讲同样是件好事。我希望医生可以做到在无知之幕后替病人决策,或者是说希望医者父母心,能够将心比心,与患者共情,做不到这一点的医生,一定无法成为一名好医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