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_2600字

(2019-09-21 15:20:50) 读后感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2600字

友荐+大师之作

不得不读.

~

颇趣. 不悔..

.

[直立人]

homo erectus, 包含三支:

非洲中东, Neanderthals, 亚洲.

所谓的从猿到人的\大飞跃\, 发生在6万年前.

...

.

[育儿 & 配偶]

养儿教子在人类看来天经地义. 但并非所有哺乳动物甚至灵长类都如此.

雌红毛猩猩和雌黑猩猩是显性排卵期, 在发情期内会与多名雄性交配. 雄性因无法确知幼崽是否己出, 故不会承担任何抚养义务.

如:

长臂猿是成对的生活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因此确认后代不太是问题.

大猩猩是皇帝后宫模式-- 一雄多雌.

黑猩猩是武则天模式 -- 一个群体中, 一个雌性环绕一群雄性, 一雌多雄.

倭黑猩猩最乱, 多雄多雌 -- 随意排列组合.

人类(除杨过小龙女外), 从集猎时代到农业时代, 无法离群索居, 需要大量聚居和协作, 因而演化出一套社会关系保障抚育后代的投入\不会错乱\ -- 即 \绿帽防范机制\.

这也反映在体型的雌雄对比上:

一雄多雌(大猩猩, 狮子): 大猩猩, 3~6个后宫, 雄雌体重比: 约2倍 / 象鼻海豹48个后宫, 体重比近10倍.

一夫一妻(长臂猿): 体重几乎无差异.

人类: 雄雌体重: 约1.2倍.

体重往往与实力和资源正相关, 不仅仅是后宫管理的需要, 更是击败雄性竞争者的资本.

..

.

[隐性排卵]

多数雌性灵长类是显性排卵 -- 外观有明显变化. 而人类(女)是隐性. (或许穿着有变化, 但愚蠢的男人无法识别.)

与之伴生的是人类独有的 \隐性交配\, 即不在大庭广众下嘿秋.

其原因, 有多种解释:

1 减少雄性间冲突, 促进雄性合作

2 强化配偶纽带, 加强家庭单元认同和资源投入

3 增加后代来自\高频交配者\(a.k.a.老公)的概率, 确保雄性持续资源投入信心.

..

.

[人种]

生物学一般对 species(物种) 的界定是: 在自然环境下会自由且持续杂交.

于是排除了一些干扰情况: 狮虎兽(在笼子里才会), 骡子(不可持续), etc.

人种是人类的亚种, 类似于几种(地域和外貌)不同却可以成功杂交的大猩猩.

人种之间的基因差异, 远远小于体貌层面 -- 甚至同一人种之间(比如随便俩挪威人)的基因差异都很可能大于两人种之间(比如挪威人和刚果人)的差异.

人种的体貌差异如何产生? 这个学界争吵不休 (却又不敢吵的太凶, 怕被扣种族主义之帽)

{这也是作者Jared Diamond nb之处, y敢讨论一些别人想不明白甚至不敢讨论的话题.}

两原因: 1环境选择, 2性选择.

环境选择的解释有许多bug. 主要因为, 一些如肤色, 发色, 瞳色等特征, 并非影响存活率的重大因素, 因而很难被认为是强驱动力. 而且, 一些特征的分布也与环境相关性没有那么高. (比如澳洲土著的浅金色发, 只在北欧居住了几千年的北欧人的浅肤色相对于已经移居北美上万年的印第安人不那么黑的肤色.)

性选择的门槛很高, 需要: a,一个性别产生一种体貌特征, 且b,异性还得喜欢.

但2相比1是更强大的选择压力, 因为直接影响 \后代几率\.

认为, 性选择的偏好(审美) 是\后天早期\ 的, 即在价值观和审美形成的童年时期, 就形成的.

在人类身上做实验有伦理限制, 但鸟很方便.

其中一实验: 染粉色(自然不存在)的养父母养大的小鸟, 成年后会偏好(被染成)粉色的伴侣. 实验巧妙的排除了\基因解释\(养父母, 粉色), 以及\自恋解释\(只喜欢跟自己高相似者), 极有说服力.

..

.

[寿命]

不可避免的\老化\主要原因是, \不可修复的损害的积累\.

生物体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内 \维持\ 呢? 两途: 修复 + 替换.

1修复: 损害控制, 修修补补, 伤口修复, 再生. (比如人类皮肤 / 蜥蜴之尾巴 / 海星重生触角 / 海参重生整条肠道, etc.)

2替换: 零件更换. (比如蜕皮, 头发指甲生长, etc.)

\修复替换\ 只能支持有限的寿命(lifespan). 为何?

成本!

在一个死亡率极高的竞争环境下 (比如战争, 或者饥荒), 将预期寿命调的很高的高成本(而没有增加后代的繁衍几率), 是得不偿失的. 于是进化将我们寿命设定在这个值 -- 或者说, 进化只提供我们 \最大化繁衍\ 所需的 \资源\, 而对 \生育年龄以后\ 的幸福毫不关心.

\衰老学\ 试图寻找一个单一的影响人类衰老的因素, 像对付疾病一样彻底治愈之. 而演化观点认为这是浪费时间 -- 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单一因素, 所有的部件都在以某种速度衰老和失效.

进化所做的就是配置各个部件的衰老速度 -- 任何单独部件的过快衰老都是可优化并大幅提升寿命, 而任何单独部件的过慢衰老都是没必要的资源浪费.

进化已经把能优化的都尽量优化了, 所以, 从有史料记载以来, 人类的预期寿命(不是平均寿命)从来没有显著提升过. (比如, 在古希腊的雅典, 80多岁的老人就已经很常见了. 但几千年来, 医疗和科技大幅提升, 预期寿命依然没有提高一半.)

修复替换是需要成本的, 在这方面, 人类的身体投入自身的资源比例已经远超老鼠了. 不要忘了人还需要繁衍. 在现有条件下(后代的质量), 孕期是不能大幅缩短的以获得更多后代数量的.

从进化角度看, 育龄以后的生命维持 (人类数十年) 都是浪费的. 但其存在是有道理的. 即: 人类的后代抚育特性.

或许当人类进入社会化后, 老人还有存储群体智慧的功能, 因而从整体上促进了人的寿命延长.

..

.

[语言]

略~~ (译者远逊于 he Language Instinct\.)

.

[art]

通常对艺术的界定是: 1无(生存所需之)用 2审美需求 3可习得非遗传.

雄性花亭鸟的唯一贡献就是建造一个精美宏大的花亭, 作为基因优秀的外部证明, 以吸引异性交配. 但这就能证明? 这玩意有什么用?

当然, 理由: 1体力, 2智力和规划力, 3视力, 4灵巧编织, 5创造力, 6竞争风险抵抗.

所以, 花亭建造, 是进化选择的, 对于雄鸟基因品质的一项综合测试 -- 胜利者将获得基因传播权.

幼鸟在成长过程中, 观察老爸的工作过程, 雄鸟学技艺, 雌鸟学鉴赏 -- 男孩穷养, 女孩富养.

然而所有艺术创作(比如人的), 都一定是以性选择下, 以基因传播为最终目的么?

或许开始是这样, 这是一项被内置于本能的一项冲动, 而逐渐异化演变为一种并不依赖于性的独立需求 -- 创作冲动与欣赏满足两端.

而在社会化群体中, 它又很好的依附于宗教需求, 更加异化, 独立和抽离出来.

..

.

[种族灭绝]

(种族灭绝, 略.)

..

.

[物种消灭]

传统认为, 原住民是亲和敬畏大自然, 不会涸泽而渔者. 实际上, 这是相对的.

两大东南岛屿(参考古哥古典的\东南岛屿之谜\), 澳洲的Polynesia及非洲的Madagascar都曾经存在过巨型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当人类(后来的原住民)在几万年前到来后, 这些物种迅速灭绝. 方式包括直接捕猎, 和偷蛋. 同时人类带来的中小型哺乳动物(狗和鼠等), 也在其对应的食谱中灭绝了一些小型动物.

比如(金庸曾经引用过)素食的 \恐鸟\ 和 \象鸟\, 因为环境与大陆割裂, 缺乏天敌(大型肉食哺乳动物), 翅膀完全退化, 在面对人类熟练的捕猎技术面前丝毫没有抵抗或逃避能力.

与此同时, 与人类同时进化的大陆动物, 则能够保全和延续, 甚至为人类所驯化 -- 这也是为何在美洲和澳洲, 没有产生农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Jared Diamond名作 \Guns, Germs & Steel\中, 有更仔细的讨论.)

.

古植物学家是一群神奇的人. 他们从不同年代的植物花粉发现, 很多曾经繁荣的地区, 是如何从森林逐渐衰落到灌木直至沙漠的.

问题是, 他们怎么得到的不同时代的花粉?

答案是林鼠和蹄兔, 会收集和储藏植物在洞中备用. 这就像是一个 \时间胶囊\, 加上碳同位素, voila!

..

.

这是Jared Diamond最早的作品之一.

本作更像是一部漫谈合集, 以点带面的梳理了人类进化史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其中许多章节, 此后都被JD扩展为更详实的论著, 比如:

~ 农业产生和人类迁徙, 著 \Guns, Germs & Steel\

~ 境破坏和文明风险, 著\Collapse\

本作颇有启发, 无疑. 但因双人合著, 又写的较早, 以通达透彻而论, 不如后作GGS甚.

其中很多观点, 现在看来已是常识, 或许在90年代依然极为新颖. 也有一些原创观点, 颇具争议. (比如, \动物的自毁信号\.)

读JD作品, 最大的乐趣是, 其\大胆假设, 信服论证\, 往往辟前人所未辟径, 言常人之不敢言.

虽非神著, 依旧佳作. 无论如何, 莫大享受.

..

.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