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中国在梁庄》读后感_1200字

(2019-09-03 05:34:39) 读后感

《中国在梁庄》读后感1200字

用了将近9个小时读完这本书,留下196条笔记,在我个人的阅读记录里应该算是慢的了,因为读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共鸣,同时也不断在看其他人留下的想法,最后还浏览了关于本书的部分评价,对于其中的争论部分,我想作者在前言中已经表明态度。

它是一种展示,而非判断或结论。

但是,文学作品对作者最大的考验就是能否克制自己,所以虽然梁鸿不想做判断和结论,但在叙述过程中还是加入了个人太多的评论,这也是被不少读者诟病的一点。

但无论如何,这本书都是值得读值得推荐的,因为它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去思考周围的环境,生活以及我们与之发生的关系,存在的意义。就像作者的家人在整个调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样

全家人都在为此事思索,有一种很明显的神圣感,这让我很震动。对于他们来讲,日常生活只是一种无意识的生活,柴米油盐,吃喝玩乐,好像没什么大的追求,但一旦出现某种契机,他们很愿意去思考,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试图进入这一境界之中。

只是生活很少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算算年龄,我比作者小十岁,她在08年09年开始着手做这项工作,距今刚好十年。也就是说作者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开始这样的思考并付诸行动,使我敬佩也感慨自己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18岁离开农村读大学到如今也有近20年,可以说我的生活一半在农村,一半在城市,因此对于农村和城市都有很深的体会。

如今的农村从家庭组成来说有举家搬迁不回来的,也有留在村里从来没出去过的,大部分还是年轻人在外打工,老人孩子在家,家庭聚少离多,穿梭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的家乡已不是故乡,可是城市还没有准备好接纳他们,他们应该归属在哪里??

可是中国人或者说农村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忍耐的特质,不光忍耐,还要在忍耐中生出一朵朵的幸福之花,逆来顺受这个词是最好的注脚。所以我们看到作者笔下的人物像芝婶,像五奶奶一边抱怨,一边忍受。

可是你真的能进入他们的内心吗?当然不是,因为她们自己可能也从未进入过自己的内心,他们更无法清楚的表达,很多的想法和行为是依靠了乡村生活的惯性,依靠社会习俗的判断,依靠她们的浅意识来做出的。

中国的发展欠农民太多,虽然这几十年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更城市的发展相对比,仍是不平衡的。但中国的农民又是最容易满足的,给他一点好处就念念不忘。

所以尽管作者在一开始预设了各种问题,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些预设不断的被否定或者消失不见。因为刚开始的预设是作为局外人设定的,一旦真正融入其中,才发现那就是他们的生活,不高尚也不庸俗,不富裕但也不是绝对的贫穷,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吃饭,并获得些许的幸福和温暖。

在所有人的眼中没有完全客观的事实,你看到的一定是用你自己的所知所想理解过的,你没办法替别人生活,也不能替别人解决问题。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把它记下来使更多的人看到而不被忘记,就够了。

从这一点来说,梁鸿做到了。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