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外人》读后感_1000字
(2019-09-01 12:02:56) 读后感 -
《局外人》读后感1000字
局外人的故事情节紧凑连贯,对人物心理活动在行为举止上的映射一蹴而就,篇幅虽然短小精悍,但是深刻又抽象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观点,对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存在主义哲学思辨,我也难以理解,只是谈谈读完本书的几点认知。
对荒诞怪异人性的思索。当起诉默尔索的检察官说:“我控告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时,将伦理道德与犯罪行为混为一谈,听上去很荒诞,但却成功调动了现场陪审团和群众的情绪,一个在母亲葬礼上不流眼泪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充分杀人动机的罪犯。更为荒诞的是,默尔索面临言语稍有不慎就上断头台的危机时,仍然固执的表达着自己对母亲葬礼毫无感觉的真实情绪,不配合律师从道德情感上打动陪审团和群众,在法庭上对律师,陪审团,炒作报社记者,法官的行为举止感到有趣,仿佛自己置身事外,作为一个局外人观看着法庭的闹剧。对社会而言,默尔索无疑是反社会的、荒诞怪异的,但是从默尔索的角度看,整个社会都是由可笑的、不真实的谎言构成。
对冷漠麻木人性的思索。默尔索说:“生理上的需要常常干扰我的感情”,他在母亲葬礼上表现出来的心不在焉、无精打采,反映出他的生理需求已经凌驾于对亲情的难以割舍,虽然文章中透露出他对母亲仍然充满爱意,但是他却无法表现出对母亲的感情,冷漠如同冰封,将人性情感凝固。再说爱情,玛丽多次询问默尔索爱不爱她,想不想结婚,他的回答如出一辙:不知道、可能不是最爱的人或者你想结婚就结婚吧,他毫无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爱情的纽带只是发生性关系,即使在母亲去世第二天。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仍然非常普遍,究竟是社会环境改变了人,还是人的劣根性造成了社会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默尔索,值得反思。
对毁灭倾向人性的思索。默尔索在法庭上说, 他杀人的动机是太阳灼晒,惹的哄堂大笑。其实,对于默尔索而言,毁灭别人和毁灭自己没有区别,他在书中说到,二十岁死和五十岁死是一样的…终有一日,所有人都会被判死刑…我渴盼着行刑日的到来…这样就不难理解他开枪击杀阿拉伯人的动机了,即使是一个心理正常的普通人,在居高临下俯视时,也有一跃而下寻求终结的冲动。对于毁灭本性最好的解释,可能正如书中结尾默尔索所言,只要有过一天的自由,就能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