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西方正典》读后感_900字

(2019-09-17 21:19:04) 读后感

《西方正典》读后感900字

读完布鲁姆不分享些什么似乎是有负罪感的。
对于从小爱读西方名著的许多人来说,也许可以借用一句中国古语“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不仅是本关于介绍文学阅读读什么、为什么读的书,更温暖的光环恰在于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好,以及为什么好?
我个人读此书,有几个不成熟的感悟,忍不住码出来与爱读书的童鞋们分享,权当做抛砖引玉之用:
1、凡被布鲁姆列为“正典文学”之作,虽未言明,却也暗指,都必须是具有强大灵魂扣问之力的作品(即始终着力于揭开生死谜题,并将灵与肉的复杂缠斗写出全新未知境界之作)按布鲁姆的话说:真正的阅读欲望是人类想要面对伟大和不朽(反抗死亡)凡是不具备这类灵性启示的作品,难进入布鲁姆“正典”之序列。
2、布鲁姆列选的经典,几乎全出离于意识形态——不会妄图要代表某一特定的社会阶层(阶级)以及相对狭隘的某类人群发声并提交政治诉求(布鲁姆称其为“憎恨派”)因道德观和意识形态实为速朽物,也根本不可能进入人类灵魂的真正幽冥深处。另有文学评论家甚至说,那甚至可能是通往文学圣殿途中的一条伪善的道路!
3、布鲁姆所选的经典,无一不具有真正的创新性,然而,作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又无一不具备继承性。就是说这些经典,无一不是将创新和对前辈经典精华的继承融汇于某个完美平衡态中的作品(也许后现代融合浪漫主义精华就是新的创新)这使得正典文学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生命力卓绝。
4、布鲁姆强调正典文学必须具有原创性。布氏所指“原创”二字,可并不仅是指文章立意、结构、叙述方式、行文笔调这些表面可见的技巧。而是指作家能闯荡出的那些超越前人的精神理解之财富,从全新的维度发现人,从全新的角度发现世界(比如狄金森的“废名”技艺,使得读者能以诗的角度重构万物)
5、有时,我怀疑在布鲁姆心中,凡最能逾越时间壁障的第一流“正典”作品,恰巧最具有致命的妖性引力。借由此,人们有幸得以窥入生与死之间的模糊界限。
如早十年接触此书,也许我们的码字功力会不止如今。末了,阅读后的欣喜散去,催促我辈爱文学之人,更要勤奋读书,去捡拾无数伟大先辈们一路的文学遗珠……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