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禅与日本文化》读后感_2000字

(2019-09-24 09:38:18) 读后感

《禅与日本文化》读后感2000字

乔布斯对日本禅宗的推崇备至,曾一直让我深惑不解:这样一位科技界的顶尖大咖,怎会对参禅打坐如此痴迷?乔布斯也曾经给比尔•盖茨这样评价:“如果他磕过药,拜过佛,他就完全会是个更有想法的人了。”在1983年的一次讲话中乔布斯曾谈到:“我开始注意到比知觉及意识更高的层次——直觉和顿悟,这与禅的基本理念极为相近。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都是无价之宝。”可见,当时的乔布斯对禅已有深刻的体悟了。直到后来,我读过《乔布斯传》,读过深深影响他的《禅者的初心》,对乔布斯心中之禅稍稍有所理解时,才真正明白了乔布斯所说的:Stay hungry, 是禅,stay foolish,还是禅。禅改变了乔布斯,而乔布斯则通过禅改变了世界。

禅,不仅仅曾改变过乔布斯,也曾深深改变过日本。日本的禅,读Zen,它最初来自于中国的禅宗。中国的禅,读Chan,为禅那(Channa)的简称,Channa译自印度巴利语或普拉克利特语的 Jhana,而Jhana则来源于古印度梵语的 Dhyana。

什么是禅?事实上,早在1961年,美国最大的词典《韦氏新国际英语大词典》即已经以威妥玛拼音 “Ch’an” 的形式收录了中国禅宗这一词条:中国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由印度禅师菩提达摩于公元六世纪创立,强调禅定乃觉悟之法,即主要以高层次的冥想作为修行方法——并特别注明中国的Ch’an相当于日本的Zen或印度的Dhyana。由是可知:禅的真意为静定、深思、觉悟。由镇定自若之境尔后能进入深思冥想,经细密思维之后方能觉然了悟这就是禅修之道。禅者的修行方式正是智者所以能见智的最好方式方法。禅要求人们放弃已有的知识和逻辑,用源自内心的感悟去解决问题。所以,禅是一种方法,不是尽可能多地积累知识,而是通过提升觉知力来获得“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

人类思想史上的禅,最初发端于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迦叶尊者因之而被尊奉为禅宗的初祖。此后,代代相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东渡入华弘法,于南北朝时期创立了中国禅宗,阐扬禅那宗风,秘传佛祖心印,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禅风,为当时的中国佛教注入了新鲜活力,很受时人崇仰,被尊为“东土禅宗第一代祖师”。达摩之后,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的最大宗门。

当我们探究禅宗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过程时,总可以了解到印度佛教逐渐中国化的历史,像其它所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方式一样,达摩之禅在教化中国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迎合和包容着众多中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中国的Chan其实与原本印度佛教奥深繁琐的教义思想已出入很大,如六祖慧能宣称的众生本性具足,佛教不从外来,佛心也不从外得,佛性人人自有,顿悟即可成佛等思想,其实已将原始的印度佛教改头换面,化繁为简,已将印度之Dhyana化为中国之Chan,最终使禅宗在中国开枝散叶,成为中国佛教分支中第一大宗,后来明朝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中都有着禅宗思想深刻的印记。

直至时光进入南宋时代,孜孜以求思贤若渴的日本人才发现中国的Chan,日本人如获至宝,奉若神明,他们想方设法、不辞劳苦远渡重洋从中国搬走大量禅经,Chan在日本发芽、开花,发扬光大……Chan者驾到,蓬荜生辉!在日本,Chan之学说没有被束之高阁,驻留在庙宇高堂里种灰长草,也不仅仅只作为一种宗教思想供僧侣们研习修行,而是走向了普罗大众,民众一样热切的拥抱它、了解它、接受它、思考它,实践它……正如蒋丰教授在《日本的细节》一书中写到:“中国的插花,传入日本就演绎成为“花道”;中国的饮茶,传入日本就演绎成为“茶道”;中国的书法,传入日本后就演绎为“书道”;中国的剑术,传入日本以后就演绎为“剑道”;中国的柔术,传入日本以后就演绎成为“柔道”;中国的围棋,传入日本以后就演绎成为“棋道”……在中国,这些都是些风花雪月、烂漫生活、雕虫小技,而到了日本,就雕琢砥砺,成为一种独具民族内蕴的精神和文化。”仔细审视观察,在日本民族精细、精致、精到地吸收中华强势文化的背后,时时都看到禅文化的影子。最终,中国的Chan渐渐化身为日本人的Zen,Zen出于Chan而胜于Chan,它不再仅是宗教僧侣专享的修持,而逐渐演变为一种受到日本全民崇尚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更被升华为思想、哲学,成为日本中世纪文化发展的重要的精神来源。著名禅学家铃木大拙说过“:在某种程度上,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可见两者之间的契合。

20世纪初,有“世界禅者”称呼的日本佛教学者铃木大拙开始向西方传播日本禅宗思想,本书最早于1938年由京都大谷大学东方佛教徒协会在日本出版,原书名为《佛教禅宗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大多由铃木禅师1935~1938在英美两国传播日本禅宗的授课演讲稿组成。让我们跟随铃木大师,深入了解日本人是如何将“本来无一物”的Chan,转化为“处处放光辉”Zen吧,因我们只要知道了Zen的历史、操作、精神背景及其映射的社会道德氛围,我们也就理解了日本人精神本质的奥秘。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