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思维》读后感_1000字
(2019-08-14 18:15:57) 读后感 -
《经济学思维》读后感1000字
作为一介凡夫俗子,最近迷上了经济学,然而浩如烟海的经济学著,艰涩难懂,充满了经济学术语、专有名词,无论是凯恩斯学派,还是哈耶克学派都绝非我辈所能完全理解的。然而最近读了两本较为浅析易懂的经济学书籍北大薛兆丰教授《经济学通识》、北大李子旸老师《经济学思维》两本。也因此将我渐渐靠近经济学圈。《经济学思维》全书通过经济学的思维来分析了中国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到如今所经历的各个时代的一系列变革和社会现象,让我有一种从以前的错误的“常识”中幡然醒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经济学的核心关键词永远是成本与收益。而经济学思维带给我们是广义的成本与收益,即人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考量的成本收益观。有了经济实力了才会选择更好的教育,而优质教育并非必然带来财富;伪劣产品如加羊肉香精的鸭肉冒充羊肉是让更多的能吃上羊肉而不是只能望洋兴叹;环境污染是工业发达的表现,但经济发展能完全抵消环境污染所致的寿命折损;转基因食品由于有更多的检测和跟踪测试反倒对人类更安全;政府对某些产业的垄断只有政府经济实力越雄厚才能杜绝利益集团的垄断;国家对市场的行政干预越多,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工同酬实则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而非真正保障等等,这些颠覆既往认知的思维方式令我倍感酣畅淋漓,如梦初醒。文中还提到另个发人深省的认知:消费主义和投资主义。一直以来有一种论调在当下的中国甚嚣尘上,只有会花钱才能挣钱,钱不是省的而是挣来的。很早以前就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的年轻人正在被这种论调毒害。此言原意是挣到钱合理的安排出大部分应作为投资未来的资本,而绝非当代大多年轻人理解的仅凭个人喜好得消费,享乐。个人如此,国家依然,央央中国,凭借短短不足70年的发展就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什么?靠福利主义?及时行乐?我想都不是的,靠的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干加油创造而且积累的财富,否则国家何以造桥修路,改善民生等等。而且反面典型也比比皆是,如阿根廷从发达国家跌落至发展中国家,这与其经济发展后大搞“福利政治”密不可分。同样的还有它的近邻巴西。中国的崛起与中国人民的节俭、克制、努力、勤奋密切相关,这才是民族性格。同时书中还向我们阐释了读书的“三要”和“三不要”;公共决策的经学考量的问题也都值得学习和思考。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