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观赏(剑桥艺术史)》读后感_1000字
(2019-08-05 18:27:41) 读后感 -
《绘画观赏(剑桥艺术史)》读后感1000字
观赏绘画的方法:
1、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2、了解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3、是看作品是否写实
4、考虑它的构图设计,也就是看它如何使用颜色、如何运用形状。
有感于画家利希滕斯坦曾经说过:“……我公开嘲弄的东西,正是我热爱的东西。”他画作诞生的背景是依赖传统的反传统,而我们自以为是厌恶和排斥的也无非根植于内心深处的自我的一部分,有一天你所讨厌的会与你惺惺相惜,而你热爱的可能已如一泡狗屎。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15世纪晚期至16世纪早期)VS巴罗克艺术(17世纪)特征:
1、线型风格”和“非线型风格”
“线性风格”:所有人物以及人物形象范围内和范围外的一切重要物体都用线条清楚画出;有明确的边界;每一个人物都是平等着力的,都像塑像一般分明醒目。
“非线型风格”:画中人物不是平等着力,而是彼此交融,明亮的光线从一个方向射过来,把有些东西照得很亮,而另一些东西就显得黯淡。在黯淡的地方,轮廓消失了,快捷的笔触把单个的成分连接在一起,而不是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区分开来。
2、“平行布局”和“退缩布局”
“平行布局”的意思是绘画中的所有部分都安排在与该画表面平行的若干个平面上。
“退缩布局”人物与画面形成角度,并向景深退缩,由此而主宰构图。
3、封闭结构”和“开放结构”
“封闭结构”把所有人物都放在一幅画的框架之内,构图的基础是横线条和直线条,与画框的形状呼应,也适合于画框所确立的形式。给人以稳定和平衡的印象,并带有某种对称的倾向。
“开放结构”中,强劲的对角线与横平竖直的画框形成反差,对角线不仅体现在绘画表面,而且向后伸展向远方。人物形象不被局限于画框内,而是在边缘被切断。这让人感到空间是无限的,它流出了绘画的边框。这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构图,它隐含着运动,并有瞬间的效果,与文艺复兴绘画的平稳恬静正好相反。
4、“多重性”和“统一性”
文艺复兴绘画明显地分成许多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如雕塑群像般自成一团,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独特色彩;而巴罗克绘画更加具有一以贯之的“统一性”,主要用直射的强光来做到这一点。
对比画作:
拉斐尔《宝座上的圣母子和诸圣》VS鲁本斯《圣家族和圣方济各》;
拉斐尔《雅典学院》VS伦勃朗《夜巡》;
乔凡尼·贝里尼《首席长官洛雷达诺》VS扬·弗美尔《绣花边的人》等。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