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汪曾祺集(全集)》读后感_1600字

(2019-08-31 08:34:04) 读后感

《汪曾祺集(全集)》读后感1600字

之前只看过汪老的几个名作,诸如《受戒》《大淖记事》《陈小手》《天鹅之死》《复仇》《羊舍的夜晚》《鸡鸭名家》《异秉》等等。这次,断断续续挤出时间终于读完了全集,是小说全集。依旧是那些感受。

1,温暖。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甚至,是得意门生和高足,汪曾祺自己也承认。免不了,他或多或少会受到老师沈从文的影响。沈从文要把真善美供在人性的佛堂里,任人朝拜。可沈从文的骨子里是悲凉的,《边城》并不是桃花源,虽然写出来的文字很温暖,看似平淡从容,可里面隐含了沈从文深刻的悲哀。汪曾祺不一样,他骨子里就是火热的,对人事积极,甚少有悲观,他的文字也温暖,像小火,像熨斗,给读者渐渐入心的暖意,有个小说就叫《寂寞与温暖》,看了后,让人温暖得想流泪。还有《羊舍的夜晚》,四个孩子的可爱活泼和情谊被描摹得那么美,那么真,那么暖,在那个时代,难得之作!其实,汪曾祺是经过一些苦难的,他对苦难的态度大概永远是那么淡然随性,在昆明读书,因为体育成绩,没拿到毕业证,后来工作也不如意,他看得很开,后来被划成“右派”,居然也没多少恨意,他自己该干嘛还是照样干嘛,活得像个小孩子。这让我想起陶渊明的悠然文字(事实上,陶渊明的几个儿子都有脑瘫),想起迟子建的温暖情怀(丈夫不幸出车祸,给她伤痛)。大概,对于一些人,越是苦难,越要写一些温暖世人的文字吧。

2,好玩。

也可以说是有趣。我想,应该没几个人能对《辞海》《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这类书感兴趣吧?可是,汪曾祺却看得津津有味,那些枯燥的知识类文字科普类文字,那么多,那么繁琐,那么细碎,汪曾祺却看得津津有味,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人都有癖好,可我还是愿意把汪曾祺这个癖好总结为好玩或有趣。这样的人,是懂得生活的,汪曾祺获取那些知识不仅仅通过书本,更直接从生活里获取,他一定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乐趣并永远心存新奇的人,是一部活字典,是生活通,所以,他的文字也有了这个特点,反过来讲,也是证明。所以,也就有了第三点。

3,散文笔法写小说。

汪曾祺重视细节,极其用心,如果读不进去,你会觉得他絮絮叨叨。一个大男人,这么唠唠叨叨,至于嘛?汪曾祺可以不厌其烦地讲述如何放羊,哪里的坡有好草?也会讲高邮鸭蛋的种种好吃,怎么吃法才能吃出味道?也会讲如何嫁接果树?……。等写一个人时,衣着了,长相了,语言了,都会用文字细细呈现,这不就是散文嘛?可汪老有话说,小说又没有一定的标准的写法,何必循规蹈矩呢?所以,读汪老的小说,心态一定要慢,不然,你进不去,那些一拿到文字就想走进去的人肯定很快就厌倦了,怎么这么琐屑?这都写了些啥东西啊?进而,你会失去阅读趣味。事实上,汪老的文字很有味道,他的观察能力和再现能力都极强,细细读,能读出乐趣的,如果没有读出乐趣,大概还是时候未到,换句话说,经历欠火候。

4,语言。

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真的,汪曾祺的语言极好。早期的短篇《复仇》就可以看出来,色彩黏稠,意象华丽,古典雅致,文采叠飞,精致整齐,却也克制含蓄,有收敛。当然,后来的《羊舍的夜晚》就放开了,潇洒,充满生活气息,口语化明显,读起来有节奏感。所以,《羊舍的夜晚》其实就开启了汪曾祺的风格特征。新时期的《受戒》《大淖记事》越发好了。当然,有一点必须补充,汪老可是写过《沙家浜》的,这对锤炼语言极为有帮助,或者说,写戏剧是讲究语言的,事实上,《沙家浜》的语言极好,人物形象鲜明耀眼,怪不得江青要特别钦点汪曾祺呢。再多一言,戏剧讲究语言一点不假,不信去读读《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

5,孤本。

汪曾祺这种作家,模仿不了。冯骥才写过《俗世奇人》,很好,但因为奇,其实有特点,好抓取,其实也好写。汪曾祺写的是俗世俗人,太平淡,太琐屑,有特点,不好抓,可写出来就却很有意思,读者读了留有深刻印象。如果是一个写作者,千万别想着模仿汪曾祺。我们要爱他和他的文字。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