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黄雀记》读后感_800字

(2019-08-17 19:51:11) 读后感

《黄雀记》读后感800字

香椿街的三个青年中,谁是黄雀?是不定的。苏童的小说总有一种宿命感,一种神秘的力量掌控着一切。小说行为弥漫着一股“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的“颓废”伤调。这不禁让人想起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当青春原本的反叛迷惘和忧郁感伤与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现代性相遇时,个体的无地彷徨与世界之恶是如此的尖锐。如果说此前的香椿树街迷漫着堕落的气息,那么混杂在现代光影中的旧时街巷则充斥着媚俗与不安,像一个在新时代面前束手束脚的人,如保润在仙女面前的手足无措,也如同柳生面对归来的白小姐时所怀揣的内疚、思念等等复杂的情绪。此时的香椿树街其实就像失魂的人一样飘摇在现代的无名浪潮中,不知何去何从,去哪里找寻可以依凭的温暖,它无法避免再次成为罪恶的渊薮。

正如你睡在了夜里,明月会在梦里自在。这种苏童式的“素履之往”,持着高雅独我的姿态,疾徐有致,落落大方。

郜元宝对苏童写作整体状态做出形象比喻,“他喜欢描写封闭独立的狭小世界,所以文学做得精致美好,一旦世界放大了,就像《河岸》的有些话语,好像外面世界吹进来的风,一下子又明显的不和谐……在美学上,苏童将现实经验拒之门外。苏童就好像奔跑在几个房间里进行写作”。

小说以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式的多个单行结构以多主角叙述方式进行,“黄雀”的寓意随之铺陈开来。较苏童以往小说结构更新奇,且具有明显的现实意味。这也是苏童的局限,顾着了高雅,顾上了附着大地,却误解了姿态。高雅的姿态不仅仅是直正不屈,睥里万物的。真正擅长写长篇的小说家,必定先是会照镜子的人。苏童会照镜子,只是得换掉自我矜赏的味道,把镜子再放远些,照出更疏阔的大地。

《黄雀记》已经不那么让我投入了,不同于苏童以往的短篇小说。不得不说,苏童的自矜更适合短篇,他的矜持沉慎、狭小孤清得在短篇的空间中展现艺术,才舒服又漂亮。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