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雷家书(经典译林)》读后感_800字
(2019-09-26 09:31:58) 读后感 -
《傅雷家书(经典译林)》读后感800字
《傅雷家书》中的教育话题
这是一部父子间讨论音乐艺术鉴赏和追求为主的家信集合,体现父子在艺术上、生活上的严格自律和思想追求,令我辈非常敬佩。傅雷自己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西方艺术、文学翻译等专业领域造诣颇深,无可挑剔。“先要为人,再为艺术家,最后是钢琴家或演奏家。”我感同身受,深知这个人生境界是不易的。
傅雷对儿子是严苛的,似乎这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我并不赞同。那种把每封家信都编号存档的习惯体现了傅雷超凡的严谨作风,令我们了解了傅聪在国外磨炼成长、成家立业的过程,也清楚地显示出父子二人的艺术和生活的分歧。傅雷会仔细查看儿子来信的邮戳,核对写信的日期,时常埋怨儿子写了信以后没有立刻寄出。给这样的父亲当儿子多不容易啊。信中多次提到,傅聪的性格其实与父亲非常相像,也是脾气急躁,生活中时常苛责妻子,在专业方面非常自律,即使在演奏方面成绩突出,仍然每天练琴十几个小时。父子俩很像,本该惺惺相惜才好。如果傅雷清楚地理解这一点,本应该更多地给予儿子心理关怀、疏解儿子的心理压力,才是双方谋求心理健康的途径。但,傅雷的信中显露出不容质疑的专业权威和生活权威。从我的教育理念上,并不赞同傅雷这样的做法。表明家长身份,一贯的高标准,持续要求一个成年很久的艺术家儿子,甚至对儿子的家庭生活细节喋喋不休,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也就是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知识分子傅雷本人在社会生活方面也是不成熟的,其家庭教育方式也会给儿子带来许多苦楚。这应该是傅聪经常懒于回信的重要原因。
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傅雷仔细分析了儿子容易急躁的问题,说:“我真着急,你能不能改改着急的毛病啊?”真是可爱的老头。当今的家长特别要引以为戒,要想孩子自立自强,一定要适时放手。自己照照镜子,如果自己始终是焦虑的“巨婴”,怎么能教育出成熟的孩子呢。
为傅雷夫妇最终的悲剧命运扼腕叹息,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美好,祝福孩子们都能懂得追寻自己心底的幸福。
2018-5-5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