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牛津通识读本:记忆(中文版)》读后感_1000字

(2019-08-21 06:12:02) 读后感

《牛津通识读本:记忆(中文版)》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我读的很快,也没什么难理解的地方,可脉络捋顺起来较费劲,归纳总结花费了我很长时间。之前读的《魔幻记忆100%》强调的是如何提高记忆力。而这本书更全面更综合,帮助读者理解“记忆”的运作。

一、基本框架

①概念与研究②运作与功能结构③真假④障碍⑤提高记忆方法。

二、核心

围绕记忆的基本逻辑延展,记忆基本逻辑:编码、存储、提取。

记忆机制是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单一实体。

(一)编码

记忆的质量取决于我们在记忆编码的那一刻信息处理的质量,即记忆处理层次。

①第一层(表面):物理特性②第二层:语音特性③第三层:语义编码。

(二)存储

本部分脉络:

①阿特金森和希夫林在1968年提出了一种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式(感官、短时、长时)

②巴德利针对短时记忆,提出“工作记忆”模型(工作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空画板、情景缓冲区)

③接下来讲解长时记忆(语义、情景和程序记忆)。

(三)提取

编码特定性原则:提取内容,取决于信息被编码、分类时的语境,以及提取时环境与编码环境的吻合度。

这部分引用微读书友‘猫惄’的想法:

①怎么记的就怎么回忆。

②用意义记效果最好,其次是押韵。

③把内容连成故事或者放进框架有助于记忆和提取。

三、记忆实验

记忆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行为推断。迄今为止,大部分记忆的研究是由客观实验构成的。

①硬币细节记不住原因

关键:我们倾向于记住对自己而言最显著、最有用的信息。

②艾宾浩斯的研究(无意义记忆)

③巴特利特的研究(有意义记忆)

④图尔文提出编码特定性原理

四、提高记忆

(一)大框

分散练习效应、集中注意力、编码(语言视觉形象化)和处理信息方式(理解意义)、学习动力、动机兴趣

(二)具体

1.复述、间隔提取、外部辅助、记忆术

2.记忆术

①轨迹记忆法:想象整个房间或建筑的细节,然后将需要记忆的物品或信息在想象中放置到特定的位置上。

局限:往往没有合适的地点和材料供人们创建内心图像。

②关键词记忆法:通过谐音来构建的关键词记忆体系。

总之,提高记忆力就是要充分动用五感的联想能力,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更易记忆。

阅读一篇需记忆的故事,不能只看,要在看的同时在心中进行模拟,情景重现,建立自己的心理表征。这样,在建立的过程就是在记忆的过程,记忆进度就会有所察觉。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