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举中的台湾人(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10)》读后感_1400字
(2019-09-29 22:00:17) 读后感 -
《选举中的台湾人(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10)》读后感1400字
通过平常的人物对话,使整本书显得流畅通俗。通过学生运动领袖,台湾原著民,迷茫的新一代人,穿插了几代人的台湾的选举之路。无论是老牌的国民党,还是新进的民进党,台湾的激荡腾飞的经济奇迹,抑或是浮夸迷茫的岁月。隔了一湾浅浅的海峡,两岸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都变得迥然不同。
民进党在民主化运动中为台湾争取了民主,却也在之后的实践中伤害了民主的程序正义。如果没有人尊重程序和规则,民主制度就会成为民粹的舞台。
两派为争夺在野,必定会在社会上造势,而造势必定会打破人民生活平衡,不管是好的造势还是坏的造势,吸引人民关心政治的同时也会造就人云亦云盲从被利用等一系列不可控因素。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龙应台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如果说我目睹和亲身经历的20世纪,教了我任何的东西的话,那就是,不要无条件地相信理想主义者,除非他们已经经过了权力的测试。一个有了权力而不腐化的理想主义者,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曾经过权力测试而自我信心满满、道德姿态高昂的理想主义,都是不可靠的。”
教育中的意识形态只是政治势力博弈的副产品
政党政治的轮流交替与精英阶层的崛起,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党专政而引发执政弊端,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敌对政党势力的相互掣肘和相互诋毁。而为了宣传政治势力的需要,民主又被大行其道地大写特写,营造氛围,来赢取民众的支持,为政治造势。
于是反观台湾,原住民是台湾的少数民族,但又和大陆的情况有很多不同。大陆的民族融合有非常久的历史,但台湾原住民族封闭的时间更长。原本生活在平地的原住民,在汉人和外国殖民者到来之后被赶到了山上。清朝和日本统治时期,原住民更是遭到大量的屠杀。现代政府也经常要开山征地,进一步挤压了原住民的生活空间。其实原住民才是台湾的「本地人」,可所有的政府都是外来人建立的,也自然没人帮原住民说话。
台湾社会对原住民有着刻板印象,认为他们之所以穷的原因就是因为懒惰,这是一种对他们社群文化不理解的偏见。
原住民的人数少之又少,而政府为了笼络人心,无非就是做个样子来维持好形象而已。
针对的对象是确实存在的东西,民意倾泻而出的同时,理性也随之消逝。
同一场运动中,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故事,收获不同的回响。台湾民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制度上还有改进的余地;人民参与政治的意识也是好的,但最好还是少些懒人包和情绪化的盲从。而这些理想能不能完成,就要看这太阳花一代的年轻人如何成长了。
「幻境再美终是梦,珍惜眼前实为真。」政客的许诺就像缥缈的幻境,亲手努力才是眼前的大事。
地区的藩篱与时代的突变,让我们海峡两岸有时难免相互误会。比如:
2015 年台湾的反核游行,台湾几个社会团体打出「用爱发电」的旗号,消息传到大陆一片哗然,「原来用爱也能发电」的嘲笑声浪一时无二。我问公主:「请问用爱怎么发电?」公主说:「我觉得这口号很棒啊,是你们的媒体扭曲了吧。」公主随后解释说,「用爱发电」只是个口号,没有人真的要用爱去发电,这是一些亲子、教育团体提出的口号,背后的含义是为了下一代的生存环境,要用「有爱」的方式发电,不要让核电侵害下一代的生存环境与安全。「用爱发电」反对的是一味「为了经济发展而发电」,希望在能源结构调整中考虑下一代的利益。爱不能发电,但爱能让人思考应该怎样发电。
携手同行,我喊你一声同胞,海峡的浪必将激荡千里,可现实却是
生活才是最大的政治。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