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教育的焦虑与创新(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25)》读后感_900字
(2019-09-25 06:03:07) 读后感 -
《美国教育的焦虑与创新(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25)》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是为了了解美国教育才看的一本书,很多观点耳目一新,而且非常赞同,学校就是应该教会孩子们利用自己的长处学会利用工具,能够自主的获取并整合信息资源,与社会契合度高,做到内心强大,而不是把人逼到一门心思的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级工具,只会在特定的环境下生活工作分领任务,然后执行,执行过程不懂得团队协作,各种矫情,不满,导致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心理问题颇多……由于浮躁不安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其实想想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模式,在中国的这种人情社会,教育选拔只有撇开人情,也许才能做到相对公允,现在中国逢年过节家长就考虑怎么给孩子送礼,如果中国的成绩测评可以像国外这种还有平时表现看老师打分,那老师的权利更是让家长们捧到天上去,国外是老师给优秀孩子送礼物,在国内是孩子家长给老师送礼物,根深柢固的文化理念就造就了中国这样的选举制度,也是因为这个制度才给中、低阶层和富人有了同等的机会,告诉大家咸鱼也是可以翻身的,这不同于国外,国外的优秀教育资源基本都是给富人的,贵族的教育是从小就开始的,高阶层的教育小学生就开始使用自己的苹果电脑,iPad完成作业,国内的小学生都是和父母共用玩玩游戏而已,国外学校读书时间很短,无论是在富人还是平民真正拉开距离的却是放学以后的培养,要更好的提升孩子,那些都是用钱堆出来的,马术,高尔夫,各国周游完成作业,初高中就与各种商业领袖交流学习,这可是学校里面没有的,没有金钱的堆积,阶层不会那么明显,平民依然是平民,贵族仍然是贵族....所以没有什么特别好与特别不好,看自己的阶层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然后家庭教育来弥补一些大环境下的不足,这样的教育理念才可以把孩子的教育发挥最大化,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不需要去贬低任何一种模式而去拒绝、抵制,还是要互相学习.....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是也许是一个社会选拔的过程,而教育对于父母来说也许就是一个期盼,期盼孩子成年以后能够乐观积极向上的活着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仅此而已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