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他们老了(知乎周刊 VOL.136)》读后感_1900字

(2019-08-06 07:07:14) 读后感

《他们老了(知乎周刊 VOL.136)》读后感1900字

2018.1.16

我亲爱的老人们

大概是什么时候发现人会老,老了自由就受束缚呢,大概是回家看到奶奶突然就比自己矮了,瘦了;爷爷的背突然就驼了,人也瘦脱线了。

在记忆里,奶奶身体一直不太好,需要吃各种补药,但好在近两年身体有所好转。也因此,奶奶很少干农活,那时候她最重要的事情大概就是给我们做饭。9岁开始,奶奶就一直陪伴在身边,每天早起给做早饭,那时候最幸福的就是每天早上能吃到滑肉,最感动的事是奶奶一个人从镇上坐车到市里,再一路坐车到学校里等着自己中午放学,只为了给自己送点好吃的。看着奶奶离去的背影,这大概是我这辈子最不能辜负的人。

爷爷在记忆里一直是风风火火的存在,身体尤其健朗,所以家里的农活也都是爷爷一个人干,一个人养活6个子女一个大家庭。以至于70岁的时候爷爷还能在田地里干活,还能挑着一百来斤的担子吆喝,见到爷爷的人无一不夸赞他年轻不显老,厉害能干。爷爷70岁的时候家里人就劝他不要再干农活了,儿女都成家,孙子孙女都大了,现在应该好好享福。但爷爷一直不听,也不承认自己老,不肯放手自己的庄家,还是照旧干着农活。在前几年,爷爷突然就想通了,一手扔掉庄稼,扔的干干净净,毫不脱水带泥。也是从那时开始,那个健朗的爷爷形象好像有所变化了,突然一下人就瘦了,身体也不如往常硬朗,但没变化的是爷爷依旧勤劳。

外婆的形象依旧是勤劳能干。听妈妈说,她读书的时候,外公因为拥护国民党,在监狱里呆了几年,那几年里,外婆一个人做农活养活她的子女们,还要供养妈妈上学。后来就算外公出狱了,但依旧没有成熟,养家的重担一直落在外婆身上,所以我的姨们一直都很心疼外婆。好像外婆从来就没有轻松过,子女未成家前,一直操劳;子女成家后,依旧在操劳,因为舅舅一下病倒,照顾舅舅的责任又落在了外婆身上,但好在表哥还算有孝心,一起照顾着舅舅,但也不太让外婆省心。也因此,外婆鲜少考虑人情相关处理,以至我从小就不是特别亲热外婆。但今年,弟弟生日的时候,外婆居然鲜见买了蛋糕送给弟弟。虽然外婆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但我从未听到外婆抱怨过生活,一直都是兢兢业业。我也相信,外婆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的,因为她不仅有子女的孝敬,还有外孙外孙女的孝敬。

嗯…对于外公的形象不是特别清晰,只记得小时候尤其喜欢外公,喜欢去外公家,因为那时候每次回家前我都能得到一笔零食钱,虽然不多,但尤其满足,还能到学校嗨吃一顿。外公在记忆里也是尤其爱打长牌,爱抽叶子烟。好像也就这点印象了,印象深刻的应该是离去。还记得在读高中,中午吃完饭回到寝室后,宿管阿姨让我去她房间取东西,还说是我爸妈给的,当时还特别奇怪,我爸妈回来了,我怎么不知道呢。拿到手机后,我马上给妈妈打电话,后来也就接到了外公去世的通知,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只知道挂了电话后,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不知道为什么流,就是止不住,这大概就是血浓于水,亲情的牵绊吧。

上大学后,与老人们的见面次数就屈指可数了。每年回两次家左右,一年也就那两次可以陪伴老人,但也挡不住各种聚餐,也是在这几年,发现老人们越发老的快。但好在他们都还有自己兴趣所在,奶奶的兴趣是喜欢做棉袄,初中时候,还帮邻居小孩或老人做棉袄,当然,人家也会回赠她礼物,手打的帽子类等等,但现在年龄越发大,视力也越差,也很少做了。她还有一个兴趣就是用毛线打毯子,把旧毛衣拆了,再把毛线裹在一起,再根据自己的设计来打出不同花色的毛线毯,家里沙发,床都是铺的她打的毛线毯。后来放不下,她就送给我的姑姑,姑婆,姨婆以此来联络感情。我的爷爷之前就说过他是勤劳的代表,虽然不再干农活,但依旧闲不下来。早几年,他还兼职做厨师,也就是办农村的坝坝席,现在老家还有一套爷爷用的厨师工具(各种刀勺以及木制的蒸笼),不过也随着年龄大了,家里人不准他再踩着凳子上蒸笼。后来,他闲的无聊,没事就出去溜达,虽然听力已不太好,但仍挡不住他和人家的沟通,经常人家说着一件事,他回答另一件事,但他终究是开心的,回家的时候再从路边捡回几个瓶子,虽然家里人不太喜欢,但爷爷开心,也就默认了,当然,不能拿回家,找寻了一处地方,楼梯转角处,所以每次回家都能看到那堆了几口袋的东西。爷爷还有个爱好就是唱歌,以前半夜睡醒就唱起来了,当然,我们也被吵醒了,但最近,好像很少再听到了。也正因为他们还有爱做的事情,现在也没有发现有阿兹海默症相关前兆,但不可阻挡的是人体某些机能的老化,前几年,爷爷被发现有体内结石,但因为已经八十多岁了,那颗结石至今未打,好在爷爷还算身心健康。

也随着陪伴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孤单,他们也越来越容易受骗,不求像骗子那么了解老人心理,但求我们花更多时间陪伴老人。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