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妮日记》读后感_2900字
(2019-09-13 23:59:04) 读后感 -
《安妮日记》读后感2900字
缘分,读这本书是因为网上闲逛时看见一个电影解说,接着去百度百科这个女主人公(没找对),结果是查到了安妮·弗兰克。从百科大致了解些基本信息:如她写了一本书《安妮日记》,她二战时期被关进了集中营,然后距离解放不到2个月的时间,因病逝世。我没有特别的强烈的感觉,也许是这类事件看多了,就像火车站看到很多残疾人一样。但我以为这本《安妮日记》会描述有关集中营的事情,就像《活出生命的意义》一样。我看了一遍和听了很多遍《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我试图从这本书里理解如何思考痛苦?而这本书也确实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它承认了痛苦的意义以及面对痛苦持乐观态度的想法。这给我的内心很大的安慰,这种安慰是建立在作者本身经历了非人的痛苦后,还能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它,我喜欢这样的方式去回应生活(命运)。
想看《安妮日记》这本书,是因为安妮写这本日记时才13岁,我想知道一个未成年的少女是如何面对集中营,也许能给我另一种视角思考生活。
第一篇日记时,她还很幸福,日记中写的只是小女孩儿的啰嗦日常。我当时挺想跳页直接读她被关进奥斯维辛的事,读到一半时我意识到这本日记可能只纪录未被抓的时候的事。想想也是,奥斯维辛能让人写日记?也就我这个现在能躺沙发上阅读的人才能这样想。
1942年7月9日安妮一家四人转移到了被她称为“后屋”的密室。后面陆续住进来范丹一家三人,以及牙医杜赛尔,一共八人。他们在“后屋”躲避了整整2年,于1944年8月4日他们被逮捕。
读了很多她的琐碎事后,其实有些不耐烦了,所以才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本书,而不是一天。但是当我看完最后一篇日记戛然而止时,却很想知道她被抓的那天,她被关到集中营后,如果她还能写,她会怎么写?后记中读到安妮他们被抓的日期,以及集中营大约罹难日期的一瞬间有种流泪的冲动,我明白是因为近几天读她的日记对她有了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多希望她幸运的活下来。可是,如果她活着,这本由日记拼凑成的书也没有现在的价值。
说到亲切感、熟悉感,不仅仅是因为了解很多安妮的事情。我从2015年开始写日记,最初只有只言片语,后面越写越长。从日记里,我理解人的感受很复杂,人的情绪、心理也是像股票市场一样,变化莫测。所以看安妮写的日记,我很能理解她所表达的大多数感受。包括她说呆在一个地方两年没能出去,那种极致的渴望,我也能多少理解。(童年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村子里的一座山背面,看着其他村里的孩子能随时找玩伴,而我大多数时间就是自己一个人。所以那时我到处跑,还带着小龙小凤在周末、寒暑假间去几个姑姑家、干爸家、他们外公外婆家玩,并经常夜宿)
所有的日记读完,我对于几件事情印象深刻。
1.最初原定计划是安妮一家、范丹一家7人,后面觉得空间还可以多容纳1人,商量后就物色了牙医杜赛尔。人性就是自己舒服的情况,不吝啬给予他人帮助。
2.安妮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她聪明、敏感、活泼逗比(但又不喜欢被嘲笑),于是她反感总是嘲笑她的妈妈,并且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对妈妈的不满。也许她并没有意识到,正因为这样的重复,让她极其厌恶她妈妈。
3.他们最初搬到“后屋”时,大家都喜庆洋洋,包括后面来的杜赛尔也极其感谢他们无私的帮助。但是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常常为小事争吵,相互憎恶。(人与人还是要保持距离,不然只能看到对方的缺点,并且缺点不断的被放大。)
4.在一个密室里,呆两年。不能自由运动,不能晒太阳,每个人的需要都不被满足,最重要的是聊天的对象一直就他们几个。于是每个人说话都带着火药味,当他们交流就意味着火药与火药的碰撞。(我特别理解没有人交流的情况,2018年我几乎只和奶奶聊天,到下半年我们经常争论不休。因为我要自律,不轻易玩游戏看小说看电视,而我又不得不开电视给奶奶看,于是我们的生活是两极分化,有两次放纵自我的情况下反而和奶奶相处很好)
5.日记中,“后屋”所有人的喜怒无常。让我想起去年我对情绪的描述:
“它时好时坏,不要重视它。即使你知道它是这样变化的,但你当局者迷,你也永远受它骚扰,而且你总得被它摆布一会儿才能意识到它来了,然后对它说‘stop’。”
我们总是轻易被外在的人事物影响,它们叫我们高兴,我们就兴高采烈;它们叫我们愤怒,我们就满脸狰狞;它们叫我们伤心,我们就要哭了;它们叫我们自卑,我们就不相信自己……
6.犹太人不愧是最爱学习的民族,被迫躲藏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自学多种语言,还能大量阅读书籍,并且不分年长年幼。
和安妮的性格有些很大相似之处,如我们都写日记,我们在别人眼里都是话唠,从小就活泼好动乐观主义,但我们又有非常安静的一面。如我们看书也好、写日记也罢,这都是需要安静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从她的文字里,我常有共鸣的感受,不过我已经28岁,她当时才14、15岁。她在这个年龄段就能对人性、人生有足够深刻的洞见,这并不奇怪。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它能让人瞬间成长,何况她从小大量阅读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大量的写日记也锻炼了她的写作能力。有经历有知识有思想会思考,那感悟肯定比同龄人要深刻的多。
2019.5.13
笔记摘抄:
1.她在学校表现很不错,不过那是因为她很勤奋而不是由于她聪明。
2.我们的自由受到一系列反犹法令的限制:犹太人必须佩戴一枚黄星;犹太人不能乘坐有轨电车;犹太人不能开车,即使是自己的也不行……(还有很多内容)
3.大家都认为我很无知。结果,第二天我就全身心地扑在了功课上。
4.现在我想象:
我到了瑞士。……我在那里接待客人。他们给我买了新家具作为惊喜,包括一张茶几、一张桌子、扶手椅和长沙发。一切都这么妙。爸爸给了我150盾……我和伯纳德出门,买了以下物件:
三件棉汗衫 每件0.5=1.5盾
三件内裤 每件0.5=1.5盾
……(写的很长,日期1942.9.7。觉得这篇是在逆境中不忘憧憬未来的典范,乐观的想象力)
5.每个人都认为我说话是在炫耀,沉默是可笑,回话是无礼,想到好主意是狡猾,困了是懒惰,多吃一口就是自私,还有愚蠢、怯懦、精打细算,等等。整天除了听到说我是个多么惹人生气的小孩外,就再没有别的了。尽管我一笑了之假装毫不在意,而我确实在意。
6.当我思考我们在这儿的生活时,一般会得出结论,和那些没有躲藏的犹太人相比,我们生活在天堂里。然而,以后一切恢复正常了,我很可能会奇怪,我们怎会如此落魄,而我们一直生活得很优裕。
7.你已经知道了理论上所应知道的一切。但是实践上呢?又是另一回事了!
8.每天早上起床,是另一个讨厌的时刻。我跳下床,心里想“你会很快重新钻进被窝的”。走到窗前,拉开窗帘,对着缝隙使劲地嗅,直到感觉有一丝新鲜空气,于是我就清醒了。
9.在后屋大家的关系总是越来越坏。在吃饭时间我们都不敢开口(除了吃饭),因为不管说什么,总会有人生气或误解。
10.不去想这些烦心事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最近我学习很用功。
11.如果你一下子把我的信读完,会感到吃惊的。因为我写信的心情是如此变化多端。过分取决于我在后屋的心情,这让我也很苦恼,但我不是唯一一个。我们都受心情的支配。
12.他人与我无关。他们没有权利把我摇来摇去,像一个钟摆一样。我想按自己的方式去改变。
13.只要有希望,就有生命。我们又充满了勇气和力量。我们必须勇敢地挺过即将来临的恐惧、艰难和痛苦。现在只要保持冷静和坚定,咬紧牙关,泰然自若!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