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则天正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1500字
(2019-08-29 06:04:56) 读后感 -
《武则天正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500字
中国古代的皇帝,如果他爱杀人又好色,并不算什么大罪。只要政绩出色,前面的小缺点都可以忽略不计。像唐太宗李世民,杀害兄弟又逼父亲退位,丝毫不妨碍他伟大形象;像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杀人如麻,但在一统天下的功业面前,也只能算是小瑕疵,类似的历史上还有好几位呢!而在亲近女色方面,如果历代皇帝有机会坐到一起聊聊的话,那么一百个老婆以下的都会不好意思开口。其实只要没有好色亡国,史家都不大介意这一点,毕竟达官贵人还有个三妻四妾的,更不要说是皇上。像唐明皇就算因为女人而亡国,可是由于信守一夫一妻的忠贞,还是被很多人所同情。所以说来,对皇上来说,杀个人玩弄个女人,根本不算个事儿。
可是同样的标准放到女皇身上似乎就有点变味了。林语堂笔下的武则天,杀人成瘾放纵淫乐,玩弄权术祸国殃民,完完全全是个十恶不赦的坏女人。虽然有贞观遗风的政绩,可是完全不能掩盖她人生的污秽——至少作者林语堂是这样认为的。你看,同样是杀人好色,男人呢主要看政绩,女人主要看品德,这是不是有点标准不统一呢?从中国历史上看,能达到她主政时期水平的,并没有多少年代,所以如果只说武则天荒淫的一面,确实有失公允。
这本《武则天正传》,据作者林语堂所说,依据正史(《唐书》《新唐书》)写成,是作为“名人传记”来写,而不是作为小说来写的。加上书名上的“正传”二字,更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后代人所谓的公正评价。只可惜由于作者是以一个唐王李氏后人的身份来进行回忆,因此在书中我们除了看到作者对于武则天的仇恨之外,还是仇恨、刻骨铭心的仇恨。这种仇恨遍布于全书的每一页,甚至每一行每一个字。我相信这也是作者林语堂的观点。因此我认为这本书不应该叫《武则天正传》,而应该叫《武则天坏传》,或者叫《武则天罪恶的一生》。
林语堂博士向来用英文写作,为向外界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像张艺谋早期作品(如《红高梁》《秋菊打官司》等),虽然有人认为是丑化中国,但在那个中外隔阂的年代,至少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世界了解中国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林语堂和张艺谋是一样的。中国人向来学别人东西多而别人学中国少,一方面由于落后,一方面由于谦虚。可是就“交流”本身而言,必须互相提供信息才算成功,所以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去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事,才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尽管我不十分同意林语堂在本书中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可是仍然很尊敬他的作品,哪怕会令外国人对我们的女皇陛下有所误解。没办法,要是多几个林语堂就好了,只可惜我没有这个能力。
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是专门写给外国人看的书,最好还是不要翻译回来。因为看到了书中的一些提法,实在有点惨不忍睹,都不知道应该算到作者头上,还是算到译者头上。
例如第一章中有这样的文字:
“现在在当今玄宗皇上御临之下”,也就是说现在是唐玄宗当政时期。由于本书是以唐邠王李守礼的口吻进行叙述,这在时间上没有问题,可问题是这个“玄宗”是庙号,皇帝没死之前是没有的,也就意味着邠王未卜先知了。
书中还有“在亚热带灌莽丛林内”。一见到“亚热带”三字,我就知道作者一定学过初中地理了。像这样的文字用法问题,很难说清是作者还是译者的责任。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此外书中对一些人物的称呼,一会儿徐敬业一会儿李敬业(其实是同一人),一会儿冯小宝一会儿薜怀义(同一人不同时期的名字),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看这书的外国人感觉怎样,反正我看得不大舒服。
还是那句话:给外国人看的东西,就不要再翻譯回漢語啦,免得麻煩!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