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华烟云(上)(纪念典藏版)》读后感_900字
(2019-08-02 22:51:17) 读后感 -
《京华烟云(上)(纪念典藏版)》读后感900字
之前是听说过京华烟云的电视剧,但并没有细看过剧情。后来知道电视版和小说原版的情节出入很大时,才开始翻开这本书。
首先说说我最喜欢的人物吧。木兰是女主,必然当之无愧,但既然出落得如此通透得体,其原因是她的第一身份:道家的女儿,也就是我最敬仰的姚思安老先生的女儿。他有家财万贯,也曾沉迷其中,但终究还是自拔而出。而立之年他有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治,又有不为金钱所束缚的气度。木兰的规矩来自于她母亲,而智慧却是来自他父亲。姚先生并不拘于旧治,他潜移默化地带给女儿平等、豁达又舒适自然的生活环境。同样的,木兰的妹妹莫愁也得到父亲的胸襟。在父亲的鼓励下,姐妹俩默默守护自己的爱情,认真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享受着福气。
木兰没有嫁给最爱的立夫,而是亲梅竹马的孙亚。她留心灵的一角给自己的挚爱,却甘于享受与孙亚的朝朝暮暮。莫愁知道立夫和姐姐的相互赏识,也甘心守护棱角未磨平的丈夫。世间本无圆满之事,但这是因为木兰和莫愁的心安随缘,他们都享受着生活的宁静。或许是不知争取,或许是屈服于旧制,但我觉得,幸福总是属于会幸福的人。
就如姚思安所说的:人的运气和个性息息相关。人若有福气,一缸清水变白银;若没有福气,一缸白银变清水。
小说也有让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姚先生的义女珊瑚,寡居后在姚家久住,抚养了体仁和银屏的儿子博雅。但在全书中对剧情推进的作用不大,有时甚至觉得其人设与曼尼重复。而曼尼的死也真是让人想不通,好像是非要把曼尼的死与日本人的劣迹扯上一样。最不能理解的就是红玉,完全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翻版,深爱表哥、有才以及还泪等等。但本文中的红玉可是冯老太爷的掌上明珠啊,双亲健在,与表哥阿非的恋情也得到吃瓜群众的一度首肯。情况应该比寄居他家,无父无兄的黛玉好上千倍。可红玉的结局却也是自溺而亡,为宝芬腾了位置。这些桥段未免觉得牵强。
读完全文后才了解到,林语堂先生原稿是英文版,现在读到的是译版,就不在纠结于这些困惑之处了。小说者,故事也,闲来无事的时候翻一翻,途做一笑料耳。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