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_900字

(2019-09-07 03:30:29) 读后感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900字

张宏杰的书总能看到很多东西。饥饿的盛世:看懂了乾隆盛世,也看懂了近代中国人人都说有因必有果,存在即合理,我一直不赞成、不喜欢这种套套逻辑。历史何其相似,又何其无奈,政治永远压倒经济,稳定压倒一切。鸦片战争、文化大革命等等每个人都是苦难的受害者,也是事物的主推者。天朝大国,五千年文明,我们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儒家文化,礼仪之邦,我们谦虚有利,柔声细语。这两种思想和文化在骨子里、血液里交织融合,铸就自卑的狂傲自虐,进而病态反复。千百年来,中国没有中产阶级,只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只有权贵和刁民。财富永远受权力的支配,一旦没有权力做靠山,财富也很容易化为乌有。所以做官是中国人的宗教。
长期执政的人容易形成一种‘权力幻觉,权力成为一个洞穴,而这个权势人物就成为穴居人。他是自己权力的俘虏。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支撑权力的正面信息,负面的信息都作为错误的信息被清洗掉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机制,它自动地过滤掉错误的信息,输入正确的信息。在此情况下,这个领袖往往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世界,他甚至都无法对自己的力量形成恰当的符合实际的判断。有人统计过,数千年中国古代历史,盛世和治世累计加在一起,不过400年左右,剩下的都是充斥着灾荒、动乱和腐败的平世和衰世。 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盛世,都是极衰之世付出高昂学费后考出的高分。 中国古代的几千年间,专制制度的框架和运转规则没有根本的突破和进步。统治绩效如何,更多地依赖于统治者个人的精神振作与否。没有内外条件的严厉制约,个人的英明与自制无法抵制环境的纵容与腐蚀。由胜而骄,由劳而逸,是人性不变的规律。纵观中国历史,盛世君主往往是英明与昏聩集于一身,理智与膨胀合为一体。他们既是辉煌成绩的创造者,也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方式。中国历朝历代,官府处理民众上访,一直是这样的思路:一方面,惩戒不法官员;另一方面,对于上访者也绝不给好脸子,以免鼓励这种歪风。所有带头上访者,不管有理没理,最后很少有好下场。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