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叶之震颤》读后感_2000字

(2019-09-15 15:42:53) 读后感

《叶之震颤》读后感2000字

【爱情,生于相互仰慕,死于彼此冷漠】

“爱情的悲剧不在于生离或是死别。人世间最可怕的苦痛莫过于你眼看着一个你曾用全部的心血和灵魂去热爱的女人,你曾觉得她哪怕只有一分一秒离开你的视线你都无法忍受的,现在你却意识到哪怕再也见不到她你都无所谓了。爱情的悲剧就在于冷漠。”

在毛姆的短篇小说集《叶之震颤》(于大卫译)里,有一篇名为《阿赤》的短篇小说,一边看一边想,这是否以前曾经看过(反正一直都对自己的记性不大放心,再何况毛姆的短篇集子里经常会遇到重复的小说)。于是查找了一下,果然在《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里有一篇名叫《雷德》(冯涛摇译)的和这篇《阿赤》内容完全相同(因故事里的主人翁叫雷德,英文Red,所以也叫阿赤)。我对这篇小说的内容,印象非常深刻,因为故事开篇太过美好,而结局却现实又残酷。

《阿赤》讲述的是太平洋小岛上一对金童玉女(雷德和萨莉)的爱情故事。雷德是一位美国水手,他从一艘军舰上溜号来到了这小岛上,当地人认为他就像阿波罗神一样俊美,是造化神秀的一次美妙的奇迹;萨莉是一位本地姑娘,但她与本地姑娘不同,她体型窈窕,优美高雅,如芙蓉般热烈妩媚。她年方二八,他刚刚二十。他们一见钟情,在一起度过三年短暂的人间至乐、超凡脱俗的美妙时光。他们的爱是真正的爱情,至真至纯,那就是“亚当从伊甸园中醒来,但见夏娃用露珠般晶莹润泽的目光凝视着他时感觉到的那种爱,那是个将世界变成一个奇迹的爱。”后来,雷德因上了一艘来岛做生意的船只,船上正好缺人手,狡诈的船长就将雷德灌醉拐走,雷德和萨莉被残忍地分开了。萨利一直盼望着雷德哪一天会奇迹般回来,他们凄婉的爱情故事在岛上流传。3年后,她架不住一位岛外来的瑞典人(尼尔森)的疯狂追求,与他结了婚。尼尔森自来到这座小岛后,曾听当地人说起过萨莉和雷德的爱情故事,他为萨莉外表的凄美和故事的神秘所吸引,他为萨莉而爱得痴迷。但萨莉仍旧爱着雷德,仍旧每时每刻都在等他回来。

在经过了30年后,雷德成为了一艘纵帆船船长,因生意上的事务再次回到那座小岛,他回到原来他和萨莉居住的地方,他们曾经浪漫甜蜜如天堂般爱的茅舍已不复存在(在他走后三年,萨莉在即将和尼尔森结婚的前夜把这里化为灰烬),取而代之为一座欧式的精致洋房,他走进去,和男主人攀谈,这房屋的男主人怀着无限遐想地为他讲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竟然就是自己在这里和萨莉发生的那段往事。讲故事的人并不知道坐在眼前的便是那位阿赤,因为眼前的金童完全变了样,肥胖粗俗——“赤红的脸膛上长满了小脓疱,面颊上紫色的小血管经纬毕现,五官全都陷进肥肉里去了...他以一种笨拙难看的姿态沉重地坐在椅子上,大肚子向前腆着,两条肥胖的粗腿直撅撅地戳在地上。”原来这位男主人就是雷德曾经的妻子现在的丈夫——尼尔森。在故事的最后,尼尔森对雷德说:“当我现在回首反思雷德和萨丽那段短暂的热恋时,我想他们也许应该感谢残酷的命运在他们的爱情似乎仍旧处在最高潮的时候将他们俩生生拆散。他们虽然痛苦难当,但那痛苦却自有其大美不言。他们由此而避免了爱情的真正悲剧。”

尼尔森刚讲完这个故事,雷德看到萨莉走了进来,玉女也变了样,变得黝黑壮实,和岛上的原住民一样难看。她没有认出雷德,雷德也没敢去相认,因为故事的美好部分已经过去,曾经度过的那段时光也已完全消隐于无形,成为了某个不相干的别人的生活,再相认只能使萨莉的痴情化为极度地失望,就让不知情的萨莉一直保留一份对他的美好怀念吧。

萨莉的老公,因为最终知道眼前人便是雷德,他也被现实吓退了,他对这小岛曾经的美好幻灭了,他曾经为这故事产生过的遐想,因故事的凄美而爱过这小岛的神秘,而那美妙的气息瞬间因眼前的现实而消散得无影无踪了。萨莉为了眼前这个人而一直没有真心地爱过他,他实在觉得不值得,最终也收拾了行李,离开了小岛。

毛姆的长篇也好短篇也罢,都很富戏剧性,与严歌苓的小说选题颇为类似,都以写社会阴暗面为主题,写人性的丑陋和贪婪,写现实的无情和残酷,一般看过后会令人感觉到气血不足。人都是需要时不时地吸入一些美好的气息,才会感受到世间的美丽,感受到生而为人的意义,才有信心好好地活下去的。看了毛姆和严歌苓的小说后,我一般都要自我疗养一下,呼出浊气,方可继续再看。我遇见的一些书友不太喜欢读反映社会或人性阴暗面的一类书籍,不过世间哪有那么多美好呢?那些作者只是好心地为我们打打预防针啊,如果我们不回避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旦我们看到某些阴暗面后,便不会感到茫然若失、无所适从。况且那些文字精妙绝伦,阅读的过程也不失为极大的文学享受,只是回味有点苦罢了。有人说:“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重拾喧闹;将悲伤过尽,才得重现欢颜;将苦涩尝遍,才觉滋味甘甜。”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