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远方的鼓声》读后感_700字

(2019-08-18 18:38:18) 读后感

《远方的鼓声》读后感700字

连滚带爬的读完此书时,耳边响起一首老歌,hope sandman end all the pain. 我也希望sandman可以在今夜潜入梦中,把总是很嚣张的在脑海里翻腾的影子抹去,长此以往,我怕我会提前死去。就像村上在书中写的,我很怕自己会突然死去,哪怕是像菲兹杰拉德一样心脏病突发的几乎毫无痛苦的快速死去,也是很怕的,因为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呵,我们天天说修行,可是真正能看开的又有几个呢。

村上春树与意大利的故事,爱意不够,恨意有加,确实是相见不如怀念。

村上春树在希腊偶遇了春树岛,换成任何人在异乡遇到和自己名字一样的地方,是无论如何也要去一下的,春树先生也不例外,去了春树岛。只是人家的名字不是Haruki,也是遗憾吧,也足以证明日语不是全球性语言。

读此书,却是因为这名字——远方的鼓声。不知为何,看到这名字的时候,拼命的思念一个城。白云苍狗般的日子,把该忘记的都忘记了,能记起的是无论如何都丢不下的。

有些城,有时只是呆呆的站在某处,就能感到一股强有力的气息把你紧紧包围起来——匆匆的人流,路边的小花,绿荫覆盖的巷道,陶俑深邃的眼神,下着雨的街道,地铁里的某个回眸……

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中国人把“仁义礼智信”的\仁\字排在首位,后人大多也是如此去做的。余秋雨去游历欧洲时,形成的文字基本上对写作对象是毫无诟病的;日本人对于\仁\字当头是有一种嘲笑的态度的,这一点在《菊与刀》里曾经有说过。村上先生全书渗透着对所久居这两个欧洲国家的品头论足,尤其是对意大利,几乎是哪儿哪儿都不好。当然,这也是事实。只是,有时事实很伤人。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有人抛开一切去远方,却不曾想,你的故乡却是他的远方。

生活总是在别处。既然总是向往远方,也许,我们应该一起流浪。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