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了,北上广(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读后感_900字
(2019-09-02 06:15:00) 读后感 -
《别了,北上广(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读后感900字
这书有这么烂吗?看完不经意间,看了一下书评一星三连坐,这种情况我还真是第一次看到∠( ᐛ 」∠)_。当然这就一主观问题,就不多评论。但还是先表明一下个人的书评标准,评星就是简单的正态分布。两端极值极少,大部分值取在中间。一星的书大概就是那种作者存心恶心人的书,例如大段抄袭,三观崩掉的这一类。至于五星,我现在也不知道是啥样的,也许是看完就有什么不得了的属性加成之类的。⊙▽⊙
.....WARNING 鉴于本人三观,以下个人观点很可能有错......
作者是78年参加高考,10年博士毕业的。在博士毕业时,估计年龄已经50左右了。这样已经是一个容错率很小的年纪了,经济和家庭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在求职时要求高也是情理之中。虽然作者本人一直在拼命自黑,但能被求职过程中能获得众多机会,在签约谈判时也能积极了解相关问题,本身也说明其本人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当优秀。当然放宁波那学校的鸽子,让我觉得作者有点欠缺契约精神。
那么作者的原罪是什么?原罪是没有把读书上学视做是一种投资。我们一直把读书上学视为一个很神圣的交换仪式。在某些不可违背之物前,我们以时间和精力为祭品换取想象中的生活。这种傲慢的观点在作者求职过程中不断出现,理所应当的有好工作上门,理所应当的能解决编制问题……。但在市场经济下,“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上学也是有风险。读书上学是能让我们获得某些优势,但这些优势不一定能让我们获得想要的东西。
在我眼中,博士毫无疑问是求学生涯的顶点,是千里挑一的人才。谁都想自己的在别人眼中是逼格满满的,但作者愿意挑开自己的伤口(面试被刷真的挺伤人的T^T),展示了一个博士生在求职上的各种经历,总结经验传给后来者,这行为本身不是应该被称赞吗?当然我也觉得后面那个什么就职胜经,有点哆哆嗦嗦的味道。
透过这本书,我对大学中职称,编制有了模糊的认识。当初还不是很理解带我们的那些小老师的有些做法,看了这个觉得大家都不容易啊。_(:з」∠)_
由衷的祝愿作者生活顺利,万事开心。
⊙▽⊙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