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_1400字

(2019-08-15 22:14:54) 读后感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1400字

Third week:《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子夜文于星空茶社
丁酉年元月廿十
初识胡适先生从中学枯燥的历史课上,大抵知道他曾担任过民国时期北大校长,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曾因批"蝶恋花"词引发过一次批判运动,那时觉得他像个政治人物。偶在书中,读了他的《梦与诗》,被"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打动,我想能写如此温暖诗句的人必是情义之人,对自己偏颇评价胡适先生便生自责。
今读《容忍与自由》,简约朴素的文字下民国时期的种种社会、政治和经济风貌如画轴般在脑海里徐徐展开。胡适先生生活的年代,国家动荡不安,积贫积弱的中国内忧外患,一群开眼看世界的高知青年满怀抱国之志,决意惩弊革新,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今距胡适先生年少时期已近百年,仍能从铅字间感受到胡适先生壮志满怀的灸热余温。书中诸多观点和方法论,内承墨庄精髄、外接西洋哲学,放之今日仍不过时。
胡适先生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至今仍是我们工作治学的准则。实践中,有一类人始终放不开思想,不敢大胆假设,事项尚未开展就画地为牢,人为地局限和束缚了自身的思考;另一类人却是谨慎不足,求证时粗枝大叶无法把握好细节。此两种人都存弊端,唯有粗中见细,大气中重细节,如此行事之人方成大器。反省自身,敢想敢为有一些大胆气魄,但细节处仍需精进。
胡适先生"一切创造从模仿中来"的观点,应该会给时下大谈创造与创新的人们一点触动与思考。先生所处时代,百废待兴,社会上也兴起"创造"之风,对此现象,胡适先生理性以日本为例,论证日本从唐时copy中国,明治维新copy西方,在模仿中学会创造并日益强大为例,告诫大家创造是模仿学习后的"熟能生巧",而不是无源之水的异想天开。我不禁联想到中国的制造产业,三十年前从copycat 到如今才开始向中国创造转型,这是怎样一个蜕变和积淀的过程。
关于为什么读书?胡适先生总结了三点:1、因为书是过去已知道的智治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2、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3、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纵观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胡适先生的三个观点实在有道理。我从五岁识字至今,从未放弃过读书,横向读文史经哲,纵向读专业书籍,三十年间无论是高峰或是低谷,书成了我最好的伴侣,工作中给我指导,感情上给我力量,生活里给我添香。但若用王国维的读书三重境界衡量,自己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尚差千万里,固不敢一日懈怠。
关于兴趣和理想。胡适先生在1958年台湾大学法学院的演讲中提到很多学生选择科系时,都不免有短见,倾向于功利主义,无兴趣更不提理想。他以自己在康奈尔大学求学为例,开始因经济原因选择农学专业,没有兴趣学起来甚是沮丧,自从冒着风险转到自己兴趣的文字院后,他的人生才算开挂,最终理想得以实现。如今离胡适先生的演讲已将近六十年过去,这种短视从未远离,甚至更盛。当代的学生大都由家长决定择业方向,我也未能幸免。我从择校到考公务员,都是家人苦口婆心指导,直到某天顿悟人生后,才鼓起勇气不顾家人反对摔去"金饭碗",开始过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生活。
书阅至结尾,已是星空茶社的黄昏。茶社内,任同学关于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和股市分析的精彩分享引发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我起身眺望,茶社外春暖里的枝条已吐露芳华,我知道我的理想之树早已在心里开花!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