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彼岸的微笑:《心经》解密》读后感_1500字
(2019-09-29 11:10:15) 读后感 -
《智慧彼岸的微笑:《心经》解密》读后感1500字
佛法对我而言一直是高深而难懂,忘而却步的。蔡先生对心经以漫画加白话的方式,吸引着我以试试看的心态读了起来,文字不多,却仍是发人深思的。
佛经诸法皆以修心为先,苦集灭道,讲空心净性,得证涅槃。讲万物无住于心,而得心的大圆满。
这是让人对万事万物冷漠无情,不波生七情六欲吗,佛以大慈悲为怀,这必不是佛所宣示的;是告诉我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什么值得奋斗和努力的吗?地藏菩萨还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说,有追求必也不是佛让人摒弃的;世间谤我、欺我、轻我、见我、恶我、骗我的,佛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是教人畏缩懦弱吗,佛像中示人众多的就有无畏印,故必不当此解……
生而为人的意义,脱离个人的范畴,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是生生不息,进化成更强大更宜居的物种。在这点上生而为人与生而为蝼蚁没有区别,但做为生物链顶端的物种则还承担着管理和平衡生态自然的责任。时间的长河渺小了个体,他只观照了物种群体当下的样子。
假如人只有大愿,只关注当下如何帮助未来更美好。过去诸般的风光,诸多的苦难煎熬,即已成过去式,再多的执迷都只能滋生困扰,而不能再有丝毫的挽回和助益,空是一种审时度势,让人一切向前看,没有我执我是,心才能离纷乱,得解脱。
——————————————
下为书摘:
智慧彼岸的微笑:《心经》解密
蔡志忠
14个笔记
◆ 序《心经》到底在讲什么?
>>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 众生心生,则佛法灭;
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 《心经》原文
>> 《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1 《心经》解密
色是情境,受是接收,想是产生概念,行是思维活动,识是得出结论,起分别心。
>> 五蕴:色、受、想、行、识
六识一一对应感测六尘
>> 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 5 佛是什么?
>> 世界只是世界,依它本然的样子呈现。
人各有不同的观点而有不同的感受。
◆ 6 心是什么?
>> 庄子说:“开悟者们把自己的心当成一面镜子,事情来了完全反映,事情过了又回复成空,不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断际遇的好坏顺逆,他的心只是如实反映当下,因此不会损伤。”
>> 心灵的疾病是最大的苦,是真正最严重的疾病;心灵中的疾病治好了,苦也就不再产生了。
>> 心是万法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如果能了解心,则万法皆备
◆ 7 心是一切痛苦之源
>> 了脱生死不是真指生命的生死,佛陀所指的是苦生苦灭的轮转。
>> 六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称六度
◆ 8 如何正确使用心?
>> 万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修行最主要的功课是:心的调伏。
学佛的目的是:通过观照自己的心,
◆ 跋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 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轻我、见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回答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