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_1400字

(2019-09-02 10:53:02) 读后感

《安德的游戏》读后感1400字

《安德的游戏》三部曲,被誉为世界\三大科幻小说\,成书于1985、1986年,距今已有三十年。但时间没有冲淡经典的光辉,本书至今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热销。其中第一部已经拍成了电影,中规中矩,基本还原了原著的主要情节。
以上是常规的介绍,让人有初步的印象。但封皮上这些赞誉之词,对于一个读者来说永远只能作为参考,每个人的阅读口味不同,甲之经典可能是乙之砒霜。我判断一本书的标准很简单:能不能吸引我读下去。哪怕是一部公认的经典之作,如果不能吸引我读下去,我会放一放,等到我阅读水平上升或者有了相关的人生阅历之后,再去阅读。需知阅读是自己的事,一味的追求名著而不能理解没有任何意义。
坦白的说,这本书做到了。一旦进入作者构建的想象世界,你会急切的想知道结局,这种行云流水的阅读体验,对读者来说是很愉悦的事情。
单就故事性来说,本书并不很出色。故事的模式是,安德接受挑战——赢得挑战——更难的挑战——赢得更难的挑战的循环,最后再赢得终极挑战,间或插入哥哥彼得和姐姐华伦娣的生活。现在很多爆红的网络小说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像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和《大主宰》等。对于这种升级小说的模式,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要知道卡德是在三十年前采用的,那是中国的文学还处在启蒙阶段。
尤其令人佩服的是科幻的设定。三十年高速的科技发展,产生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甚至超过了人类想象力的发展速度。优秀和一般科幻作家的分野可以从此略窥一二:想象力。二流的作家只能想到不远的将来,而一流的作家却可以想到、预测到更遥远的未来。不要以为想象很简单,它总是与洞察相伴而行,既立足于现状,又要超越现状;既要思虑深远,又要圆融自洽。这是很高的要求,但卡德做的很好,光速旅行、星际殖民、安塞波、世界联盟等放到今天,都不显得落伍,没有对人类现状的深刻洞察和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怀,是无法做出如此的思考。我认为,这才是本书殊荣无数的原因。
科幻,在中国一直难登大雅之堂,和武侠一道被视为消遣娱乐之书,甚至还排在武侠之后。近来虽然大刘以一己之力,推动着中国的科幻走向世界,也改变了人们对科幻的偏见。但是要彻底消除这种偏见,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我们为什么要读科幻?答案是想象力,它是人类思维开出的最高贵的花朵,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想象力的个人也是枯燥无味的。而这恰恰是我们最为缺少的东西。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现在的中国人被塑造成了千人一面,更加注重现实世界和物质享受。贫瘠的想象力无法带来丰腴的生命。
本书的前言和推荐是阿来写的,他曾经是《科幻世界》的总编辑,后来专职创作小说,《尘埃落定》中那些想象瑰丽的魔幻描写,让人沉迷,后来获得了中国最高文学奖——\矛盾文学奖\,我们可以认为阿来从科幻中汲取了想象力的营养,那是一种令人沉醉的力量。
就一个民族来说,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并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是的,我们祖先曾经也有过奇诡瑰丽的想象世界。那是《山海经》中遍布奇珍异兽、纵横四野八荒的蛮荒大陆;那是《西游记》中仙雾缭绕、永生极乐的凌霄天宫;那是《封神演义》中各为其主、各逞威风的封神之榜;那是《聊斋志异》中人鬼殊途狐仙神女的另一个世界。 在我们赞叹祖先神奇想象力的时候,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我们没有继承这种传统。如何重建和找回这种想象力的传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