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_1100字

(2019-08-13 14:39:19) 读后感

《精神分析引论》读后感1100字

太喜欢弗洛伊德这个充满智慧又毁三观的老头了!不过,三观根正苗红的人,这书就不建议看了。一个主动研究而不是随手翻阅心理学,尤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一定是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突出的矛盾,或者说与社会的矛盾。
大学时第一次接触弗洛伊德,就知道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巨大争议性:它毫无节制地拓宽性的概念,并把它追溯到一个人的儿童时期,并“过分”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
这真是惊世骇俗,尤其受儒教(存天理,灭人欲)影响至深的中国。但很多人又不由自主地会用弗洛伊德的方法去给自己做精神分析,然后恼羞成怒:握草,这果然是伪科学!
是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可能是“不科学”的,它的哲学理论基础是机械唯物主义,得出了泛性论等结论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一切理论都必须用“科学不科学”来作为标准吗?只怕未必。所谓科学,就是建立一个实验模型,控制变量,多次得出结果,最后建立一个联系,得出一个“公式”。这样看,科学也是有巨大局限性的。实验绝不是真理探索的唯一方式,有时候,观察也是。
对于我这种学艺不精,也没打算在心理学上有什么建树的人, 绝不会盲目地去怀疑一个学说的正确性,而是尽量吸收,并加以实践。所以,我也用精神分析学的工具来分析自己。个人认为,它是有用的。比如,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讨厌医生、为什么曾经一直做被人追杀的噩梦等等,适可而止,然后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哇,你学心理学的?快猜猜我在想什么”,这是每一个对心理学毫无认知的人,在首次面对心理专家时的第一反应。有些功利主义者,希望通过心理学来“读懂”别人,学到所谓的“读心术”。当他们发现心理学要先从生物、医学开始、从大脑运行机制开始、从研究“精神病”开始的时候,就太失望了,很多人就放弃了。这个学习过程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了好奇心带来的几天新鲜感。
学习心理学是需要“天赋”的。我认为一个在健康、欢乐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是很难学好心理学的,心理学应用需要异常敏感的神经、异常敏锐的洞察力、异常强大的共情能力,这些都不是一个“乖乖女”、“乖乖男”能够具备的,所谓人生阅历也是“天赋”的一部分。
所以奉劝各位小伙伴在读弗洛伊德时,一定用开放的心态与人交流,多多交流,既不妄加批判,也不盲目相信。对于很多人而言,弗洛伊德的理论就像毒药,充满诱惑,你会不由自主地一探究竟、不由自主地“以身试法”。但是,凡人的意志是脆弱的。这个分析过程异常纠结,也需要极强的定力,一个不慎,很可能会因此走火入魔。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