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后感_1800字

(2019-08-12 14:20:49) 读后感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后感1800字

理工科思维的冲击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万维钢

赵南元说,不阅读很多糟粕,也没有能力发现精华。我说,谢谢“得到”,给我们推荐了一本本好书。书读百遍、读万卷书,此二者必可得兼。

用文科思维看名著、享经典,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人生快事,书本所带来的占了一半。

喜欢阅读各个国家上个世纪、上上个世纪的优秀作品,去领悟一种思想,去顺着历史长河探寻他们的足迹。喜欢颠覆性的论断,一洗之前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喜欢科学思维模式,用数据和实际说话,而不是抱残守缺、侃侃而谈。喜欢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判断知识是否可信的准则,即所谓“元知识”的内容。

Part One 反常识思维——学会用理性审查直觉

何谓“常识”?世人眼里的常识,就是自己的价值。这些价值判断从人的原始思维而来,固化的思维模式,固化的思维体系,受到“反常识”的冲击的时候,却两眼一抹,不深究,不细想,肆意贬低。本章节作者提到的一系列反常识的案例都值得我们深究和思考。

Tradeoff—取舍思维,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与弊。万老师不遗余力地批判着文人思维。他说,文人思维天生喜爱耸人听闻的消息,如果再加上不爱算数,就会对世界乱担心和瞎指挥。的确,文人思维没有数据分析,没有逻辑理论,没有科学方法,而且一味地以感觉来判断正误,这其实是非常可怕的。我们总是说理工科的人似乎更冷血,但他们其实更客观。

另外一大冲击——有机食物甚至并不比普通食物更健康。有机食物、瑜伽、中医、国学……过度的神话,让我不寒而栗。太多人都生了一个病,叫做“确认偏误”。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当你认为有机食物对身体有益时,你便可以忽略所有弱化这种观念的信息,而只看有机食物多好多棒的信息。人们更愿意看到说的跟自己一样的地方,并忽略不一样的地方。而想要得到提升,而不是固化思维,就应该主动刻意地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

Part Two 成功学的解药——实用诀窍

这一章节特别想推送给学生,太多的金玉良言。有效学习才能叫学习时间,不是你花了多少时间就能称作学习时间。那些听着音乐学习的人应该放下书本专心听音乐才对,因为他们的学习时间长短与考试成绩无关。能够特别专注地干一件事才是最酷的,认真的人最美。

喜欢万老师对于阅读所给出的一系列的意见。

1.最有效率的办法是读完一遍马上再读一遍。

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不要追求读得快,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

在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这时候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书中作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过,要专注于思想脉络。读一章,记一章笔记,直至读完。然后这本书就可以束之高阁,甚至直接扔了。

2.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①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②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③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④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Part Three 霍金的答案——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是成年人玩的东西。我认为抱着谦卑的情绪去“仰望科学”是个错误的态度,正确的视角应该像下棋一样,是俯视。

许知远说,要带着偏见看这个世界,如果你没有偏见就说明你对这个世界没有态度!每一个人对待这个世界都应该有清晰的立场和坚定的态度。不必谦卑,你、我、科学,一直一来其实都可以平起平坐,甚至我们是可以踏在科学的肩膀上俯视这个世界。

当然,这本书也有我不认同的地方。

比如,万老师认为,鸡首,胜于牛后。 我觉得这个论断有失偏颇。鸡首好还是牛后好,这个问题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得出的定论。选择哪个,要看这个人的性格、喜好、优势劣势、地理位置……下结论要慎重。

比如,万老师认为,相对于读书,网络阅读使我们能记住的信息更少,理解力和创造力下降,形成不了知识体系:互联网把我们的大脑变浅薄了。可是在我看来,没有网络阅读的时候,那些浅薄之人也未必会有心去认真看书。不是所有的上网者都是奴隶,而是网络阅读将那些浅薄之人筛选出来了而已。

比如,万老师的论断:一个女人要想在意大利南部地区奋斗成功,她的无名指长度必须出类拔萃!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是无稽之谈。

比如,文章最后一part关于转世的论断,眼见为实,我目前还是对他的这一研究持保留意见。

——珏儿2018.9.15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